文库 >其他

传统孝道与当今社会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闲鱼小鱼2023-04-19原创

[摘要]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核心,孝亲精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成为我国传统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的重要文化根基。我国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还要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作为主要的养老方式。因此,批判地继承与发展传统孝道,对于解决目前我国社会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孝道;家庭养老

老龄化问题是目前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主题。中国由于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因此,我国不可能象有些国家那样由政府负担全民的社会养老问题。我国的国情决定我国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仍以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作为主要的养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我国传统家庭养老文化根基的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正遭遇着极大的困境。

一、传统孝道呈现衰落趋势

中国自古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国家,孝亲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根本。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的曾国藩曾经感慨地说:“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一个孝字,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总体特征。因此,赡养老人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家庭的责任,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但是,现代社会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庭养老正面临着很大的困境。而以家庭养老为基本形式的传统孝道也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逐渐呈现衰落的趋势。全国人大代表翟玉和曾自费对中国农村养老现状进行调查。事关31个省46个县72个村10401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子女18%算孝,53%属差。传统孝道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传统孝道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平等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家长的权威大大下降,致使传统孝道受到严重冲击。

其次,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使传统孝道缺乏了足够的支撑。传统的家庭养老是以数世同堂的大家庭模式为基础的,父子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家庭成员有明确的分工,男主外女主内,家庭中有足够的女性劳动力居家承担照料老人的职责,保证了家庭养老的实现,也保证了传统孝道的落实。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主要是由一对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这样就使传统孝道的实行缺乏了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的支撑和保障。

再次,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影响了子女对父母的行孝。现代社会,家庭意识弱化,职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增加,子女精力有限,在时间和精力上往往难以顾及老人。

最后,孝道观念淡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极端利己主义膨胀,见利忘义,道德滑坡。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很多人逐渐缺少对父母的爱心、孝心,在一些儿女眼中,父母不是抚育他们长大成人的恩人,而是儿女的摇钱树、保姆、包袱,由此导致歧视、虐待、甚至被遗弃的现象屡有发生。

二、家庭养老仍将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

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已逾1.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以上。据有关资料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也将达2500万人。到那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两倍于日本的总人口,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将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可见,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这种特殊的国情,又决定了家庭养老在长时期内仍然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人口老龄化过快,过于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与现有的综合国力差距很大。因此,在我国一定时期内单靠社会养老是远远不够的。

不仅如此,家庭养老还具有国家、社会养老等方式无法实现的功能:精神慰藉。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单一的社会化养老保障。但事实证明,这一实践并不理想。这样的方式缺乏生活上的细致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缺乏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缺少人文关怀。老年人在退休之后,感到空虚和孤寂,除了物质、金钱的问题外,他们更加希望得到家庭的温暖,希望得到子女的关心,更希望在子孙绕膝的融融入伦之乐中安度幸福的晚年。因此,家庭在老年人精神慰藉方面发挥着无以替代的作用,家庭养老具有国家、社会养老等方式无法实现的精神慰藉功能。

三、构建新型孝道

家庭养老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的养老方式,而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文化根基就是传统的孝道观念。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人口专家建议重新提倡和推广传统的孝道,以确保老人在家中得到妥善照顾。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传统孝道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血缘宗法制度基础上的,它具有数世同堂的家庭结构作为支撑,也有激励褒扬孝道的机制作为保障。随着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传统孝道也需要现代化。因此,重新审视我国传统孝道,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孝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双向代际关系。

传统孝道主要是单向服从,父为子纲,子女不得违背父母的意愿,以泯灭自我为代价去换取父母的“顺心”。西方人教育子女总是启发子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中国人教育子女总是诱导子女追随父母的看法,常用“听话”来评价一个孩子的好坏,这种听话的好孩子我们就说他“孝顺”。这样的单向代际关系影响了子女自我意识的发展,缺乏现代民主精神。因此,在现代社会完全照搬强调单向代际关系的传统孝道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的,我们必须由传统的单向服从转化为新型的平等的双向互动。现代社会不但要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还要强调父母对子女的“慈”,建立父慈子孝的双向关系:现代社会的子女要认识到父母有许多长处有待我们学习,父母也要认识到子女也有许多新的思想和观念需要我们接纳,双方建立一种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新型关系:现代社会父母与子女之间也应一改传统的父母高高在上的家长制作风,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关系。

(二)物质奉养和精神奉养相结合。

当今社会老龄化问题的解决,不仅依赖于经济的丰盈和社会福利的发展,还要靠完善法制和重建伦理道德价值。传统的孝道为当代人们怎样去善待老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操作方式。

古代儒家倡导养亲和敬亲,讲究物质奉养和精神奉养相结合,要求子女对父母始终都保持和悦尊敬。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的逐步完善,很多老年人的物质生活资料需求都能基本得到满足,他们渴望最多的是得到子女的精神奉养。老年人都盼望从精神心理上得到子女的主动关心、细心照料和由衷的尊重。因此,传统孝道的敬亲及精神奉养思想,可以作为当今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能够更好地完善当代养老、敬老的机制。

(三)由家庭的“孝敬”走向社会性的“敬老”。

传统孝道强调的是家庭性的“孝敬”,指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现代社会所共同面临的老龄化问题,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孝敬”如果转化为社会性的尊老敬老,提倡对全社会的老年人献“爱心”、“孝心”,提倡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就会为以家庭养老为主过渡到将来的以社会养老为主做好充分准备。

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的“孝道”正在逐步走向衰落,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孝道”还尚未建立,并且这项工作不是轻而易举之事,需要广大仁人的共同努力。

展开全部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免费下载

广告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为您推荐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