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汇报类

幼儿园中班建构区游戏活动案例分析一一教师科学引领儿童自主游戏

朋于晏2022-11-16原创

简述:

由于可操作性强, 建构区活动深受幼儿喜爱, 我们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创设。 在游戏过程中, 教师如何做到科学引领, 有效指导幼儿进行建构游戏, 支持幼儿实现愿望? 这是每个幼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以幼儿园中班建构区游戏活动为例, 探讨儿童自主游戏时, 教师在环境创设、 材料提供、 介入指导方面的策略。

案例: “我们还是在广场上做游戏吧!”

中班的楚楚、 小东、 豆子 、 果果等 9 个小朋友进入建构区开始游戏 , 每个孩子根据墙上张贴的建筑图片各自搭建。突然, 果果大声地指责身边正在搭桥 的豆子:“你的积木拿得太多了!”豆子不甘示弱地回答 :“我要搭世界上最长的桥,当然要用很多积木啊!” 这时其他孩子的注意力也被吸引, 纷纷议论起来。 老师询问过后提出建议:“干脆我们一起来搭一个大建筑吧, 就搭中心广场怎么样? ”孩子们把积木全部利用起来围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圈, 足以容下七八个人, 孩子们在搭好的广场内嬉闹起来 。 老师 再一次走过来: “广场上还可以有很多玩具和设施吧? 你们想想还可以搭什么? ” 楚楚说:“还可以搭滑滑梯、 转椅!” 果果说:“还有蹦蹦床!” 老师满意地点点头道:“你们赶紧去把这些搭进去好吗? ” 然后转身去了别的区角。 孩子们你望望我, 我望望你, 小东嘀咕了一句: “蹦蹦床怎么搭? 我不会!” 其他小朋友纷 纷附和“我也不会, 没有材料搭不了”。 不知谁说了一句“我们还是在广场上做游戏吧!” 就这样在圆圈里跳进跳出的游戏叉开始了, 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 早忘记了老师的要求。

分析: 游戏为什么玩不下去?

以上案例中, 教师在游戏中能利用 图片营造游戏环境, 关注、 观察幼儿,对他们的游戏行为有一定分析, 能够适时介入, 抓住主题引领游戏开展。 但还不能科学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 了解幼儿真实游戏愿望, 提供多样的游戏辅助材料和深入指导, 且指导方法单一。

教师运用图片来引导幼儿, 比如建构区内张贴的金字塔、 长城、 颐和园、 凯旋门等世界知名建筑设计图, 但这些图片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 因为这些建筑远离幼儿的生活经验, 精美的画面只能欣赏却无法清楚了解建筑结构, 所以在建构区里张贴图画时, 建筑图片和图示是有很大区别的。

“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 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 区角活动材料越丰富, 形式更多样, 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 自信、 大胆。中班建构区采用亿童“蓓乐活动区” 的建构材料一一单元和沫, 共有 350 块单元积木, 数量足, 形状多样, 基本满足中班幼儿在建构时的需求。 但当幼儿想在广场上搭建滑梯、 转椅时, 除了单元积木, 幼儿找不到其他材料来辅助搭建这些小型建筑物, 最后导致他们失去活动的兴趣, 也就不愿意再投入到建构游戏中。幼儿第一次出现争执时, 教师及时介人, 当发现是因为积木数量无法更好分配时, 能够马上抓住“中心广场” 这一主题吸引幼儿兴趣, 转移关注点, 是个不错的方法。 教师尝试让幼儿合作搭建广场, 促进了幼儿对材料的创造性运用, 有一定的教育智慧。 但是接下来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适时抓住主题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分事, 以至于他们只能用积木搭建出一个大圆圈, 之后游戏便无法继续延伸下去。

当幼儿开始跳进跳出的嬉闹时, 教师第二次介入, 意识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见了困难, 及时组织幼儿进行了关于“中心广场上还有什么” 这一经验交流和分享, 弥补了幼儿经验不足, 给他们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幼儿最终找到了游戏持续开展的支撑时, 却因为教师辅助材料的不足和适时指导不够而导致游戏终结,转而又去嬉闹。

反思: 真正激发幼儿建构兴趣

皮亚杰说 : “建构游戏既包括了感觉运动技能, 又包括了象征的表现。” 从建构游戏的特点来看, 它结合了运动游戏、 角色游戏、 规则游戏的特点, 教育目标的达成渗透在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 能够促进幼儿认知能力、 审美能力、 运动能力、 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抓住年龄特点, 激发建构兴趣。 中班幼儿的建构水平较之小班有了较大的提高, 创造能力开始释放, 建构意图开始清晰。幼儿的社会性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在以上案例中能够看出, 有的幼儿互相帮助, 也有“博弈”, 更有关于生活经验的交流共享, 在这些经历中, 幼儿的个性慢慢彰显。 此时, 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材料支持和经验辅助, 努力创设出开放多元的游戏环境, 激发幼儿建构兴趣, 积极投入到建构活动中。

丰富材料准备, 搭建创造平台。 中班建构区里, 除了提供数量充足、 形状多样的单元积木外, 教师还应根据幼儿平时建构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或稀缺元素,预备丰富的辅助材料, 如纸盒、 纸筒、 弯管、 易拉罐、 饮料瓶、 建筑标识牌等。开放性的材料支持还包 括和活动室内美工区角联动, 当建构游戏需要时, 可将美工区的自制材料添补到建构区中, 如小树、 路灯、 人、 小汽车等。

利用主题引领, 打造快乐游戏。 中班孩子在建构游戏中常常会出现重复搭建的现象, 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生活经验创造性的利用各种不同主题, 引领幼儿快乐积极地参与到建构游戏中。 这些主题可以来摞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已有主题; 二是幼儿最近生活中热议的主题; 三是和孩子商议出生活中最喜欢的场所; 四是家乡的标志性建筑。

结合图示引导, 进行多元指导。 在建构游戏中, 教师要学会适时运用图示,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 分析、 比较, 从而掌握建构技能、 分享建构经验, 并对幼儿进行科学可续性评价。 图示引导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师可利用图示将幼儿的设计图、 创意图以及成品、 半成品作品展示出来, 增加幼儿的成功感,激发游戏兴趣; 二是教师可将建筑物搭建方法的重难点用图示展示, 帮助幼儿突破困难, 如天坛搭建中, 三重檐的大小不同的提示; 三是幼儿之间的经验交流和评价, 教师帮助幼儿把前一次成功的构建以图示的方式记录出来, 和同伴之间分享交流, 能力较弱的幼儿还能借鉴图示尝试构建。

尝试师幼讨论, 营造开放环境。 在建构游戏中,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敏锐地观察每个幼儿在游戏中的点滴变化, 了解他们的兴趣点与游戏需要, 科学合理地介入、 支持幼儿游戏。 教师要营造开放式游戏环境, 多尝试提问、 讨论、 师幼交流、幼幼互动等形式, 促进幼儿养成积极的思维方式, 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上案例中, 幼儿搭完中心广场后游戏无法深入下去, 需要教师的介入和支持。这时教师可以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见到的设施和玩具, 共同分享知识经验,同时还能引导幼儿分析一下怎样搭建这些设施玩具, 这才是推动幼儿游戏发展的有效手段。

展开全部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免费下载

广告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为您推荐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