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辞
坤。元亨,利牝(pìn)马之贞。君子有攸(yōu)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坤卦。开始,通达,适宜像母马那样的正固。君子有所前往时,领先而走会迷路,随后而走会找到主人。有利于在西南方得到朋友,并在东北方丧失朋友。安于正固就会吉祥。
乾六爻皆阳,代表天、父和君;坤六爻皆阴,代表地、母和臣。乾代表天,是创造的基础;坤代表地,是负责接受的,所以必须按照天的规则与方式来运作。坤也是元亨,在大地上行走最久最有力的就是马,而母马除了健行不已外,还象征柔顺,坤卦上下都是坤,重复的柔顺,所以用牝马代表坤卦。
在《易经》里面,西南代表阴的力量,也代表着顺从;东北代表阳的力量,也代表刚健。在后天八卦图里面,在西南与东北之间划一条线,从巽的方位到兑的方位顺时针来看,代表的分别是阴性的长女、中女、母亲、少女;另一边则是从震到乾,逆时针来看,分别代表着阳性的长男、少男、中男、父亲。
坤卦的“元”,是指创始之后最初的生成作用。天地配合是万物之母,坤卦与乾卦不同之处在于坤卦是利牝马之贞,适合像母马那样的正固,不像乾卦是普遍都可以有利,而且正固。牝马象征坤道,有如大地顺着天的法则健行不已。“顺”与“健”代表一方面要顺,一方面要按照天行健刚健不息,并不是主动刚健,同时又能养育万物。君子有所前往时,要参考坤卦的随顺,不能率先带头。西南是阴方,坤可以找到同类(都是阴性卦);东北是阳方虽然失去同类,但获得了主人,因此皆为有利。这就好比姐妹三人在家是一起居住的,出嫁时虽然彼此不在一起了,但是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丈夫。
彖传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彖传》说:至广啊!坤卦所象征的元气,万物借它而得以生成,它也由此顺应了天体。坤卦代表的大地以其厚重来承载万物,功能也响应了无边无际的需求。它包容宽裕而广阔远大,使各类物种都通顺畅达。母马是属于大地的生物,驰行大地而没有疆界,性格柔顺而适宜正固。君子在前进时,率先行动会迷惑而失去正道,在后随顺就可以获得恒常法则。在西南方得到朋友是指伴随同类前进;在东北方丧失朋友,是指最终会有喜庆。安于正固的吉祥,在于配合大地而没有疆界。
从坤卦开始,卦辞之后就接《彖传》与《大像传》,然后是分述各爻的爻辞与《小象传》。
坤卦六爻皆阴,所象征的是无比的承受力与柔顺度,这种柔顺其实也是一种刚强。西方人说“女子虽弱,为母则强”,柔弱的女子当母亲之后,为了子女非要坚强不可,这是一种相对的关系。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引申的意思是:如果是为人臣、为人妻、为人子,就应当顺从。顺从一定比较委屈吗?其实今日为人子,将来会为人父;现在为人手下,将来可能当主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命中的君。但在占到坤卦的时候,就要记得随顺。
象传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象传》说:大地的形势顺应无比,君子因而厚植自己的道德来承载众人。
坤这个字,本身就代表顺。古代谈“物”包括人在内,比如待人接物,接物指的就是与人相处。这番话的意思是,君子要敦厚自己的品德以包容众人。
爻辞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初六。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到来。
《象传》说: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到来,这是因为霜是阴气开始凝结的现象。循此规律发展下去,将会出现坚冰。
初六是最底下的一爻,“履”本来是鞋子,引申为足履,因为它在整个身体的最底下。其次,谈到霜,入冬的时候先下霜,接着下雪,最后凝成坚硬的冰块,所以霜代表开始、发展的端倪。
“履霜,坚冰至”这句话的涵意非常深刻,有一段故事可以证明。周朝初期封侯,周公被封在鲁国,姜太公封在齐国。这两位国之重臣有一天闲聊,姜太公问周公:“你将来如何治理鲁国?”周公说:“亲亲,尊尊”,意思是“亲近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尊敬德行高尚的人”,鲁国就是以这四个字作为国训的。姜太公听了就说:“鲁国从此弱矣!”因为亲亲、尊尊代表做人处事比较厚道,再差的亲戚也要让他做官,很有德行但是没有能力的人,还是要尊敬他,这样一杰晋用的人才有限,鲁国从此就要变得衰弱了。
周公接着也请教姜太公,要如何治理齐国呢?他说:“举贤而上功”,就是要尊敬贤者,推崇功绩,谁有能力,就尊重谁,谁有功劳,就提拔谁。周公听了就说:“齐国后世必有劫杀之君。”劫就是抢劫,杀就是杀戮,因为这样的策略,将来一定会有大臣功高震主,不服君王治理的情况发生。历史应验了这个说法。齐国传到了二十四世时,被田氏所篡,《论语》中出现过“陈恒弑其君”,田与陈在古代是同一个姓。
如果你占到坤卦的初六,就应该特别小心,对于正在发生的事情要见微知著不要等到破坏形成,那就来不及了。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二。直接产生,遍及四方,广大无边,不必修习,无不有利。
《象传》说:六二这一爻的活动,是直接产生而可以遍及四方。不必修习却无不有利,是因为大地之道广大无边。
坤卦是土,六二是地,可以和整个坤卦的土配合,又位在下卦的中间,既中且正,没有比它更好的位置了,因此它是全卦的主爻。
“地道光也”,“光”就是“广”。“方”代表四方(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四个方四个角,就很安静。君子该怎么效法地道的直方大呢?要真诚、方正、包容,亦即所谓的“厚德载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三。蕴含文采而可以正固。或者跟随君王做事,没有功业却有好的结局。
《象传》说:蕴含文采而可以正固,是要等待时机再作发挥。或者跟随君王做事,是因为智虑周延而远大。
初六、六二、六三,三个爻已合成一个小的坤卦,代表它已经有一些内涵,我们称之为文采。但是还不够,不能立即表现,目前只是搭好架子、舞台,得让上面去表现。
“或从王事”的“或”字代表选择,这个字经常出现在第三和第四爻,因为这二爻是人的位置,只有人的行为才有选择性。从每一个爻的位置来看,初爻代表士,指的是没有官位;六二变成大夫,正式有官位了;六三是更大的公卿;六四就是诸侯;六五代表天子;上六代表退位的天子或者宗庙祖先。六三是下卦的结束,所以“有终”,“无成”是因为它只跟着别人走,没有属于自己的成就。
六三是臣的位置,真的有跟随君王的机会的话,也不宜谈论功业,要把荣耀归于君主,才能够有好的结果。虽然六三本身是一个小的坤卦,也具有坤的基本德行,但因为处于下卦,所以合而言之要“含章可贞”,下卦已经走到终点,要换上卦出场了。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四。扎起口袋,没有灾难也没有称誉。
《象传》说:扎起口袋而没有灾难,是因谨慎所以没有祸害。
到六四的时候要谨慎,因为这一爻是柔位,又是阴位,根本没有力量,所以最好能够谨慎。而且六四开始进入上卦,处境危疑不安,最好更加收敛。不管才华如何杰出,都要扎紧口袋,不要外露,要做到守口如瓶般地谨言慎行这样才可以无咎。
到了这个位置,能做到无咎就不错了,不要希望得到什么名声。把六三和六四这两爻与乾卦的九三、九四对照,就可知在三和四,能做到无咎就应该满意了,因为上下卦之间本来充满了变化。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六五。黄色的裙子,最为吉祥。
《象传》说:黄色的裙子,最为吉祥,是因为既有文采又居于中位。
中间的位置有时候比正位还要好,譬如六四,阴爻居柔位也是正的,但不够中,中胜于正。古时候的衣服是上衣下裳,裳是指下身之衣。据说周公辅政时穿着黄色的裙子,知道自己是臣不是君,完全符合六五“黄裳元吉”的原则。
六五和六二不一样,六二是表现坤道的基本原则,顺着自然没有不利,到六五的时候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知道自己的角色身份,穿上适当的衣服来表达,就是上上大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上六。龙在郊野争战,它的血是青黄色的。
《象传》说:龙在郊野争战,是因为它的路已经到了尽头。
在乾卦里面出现了五条龙,坤卦的上六是最后一条龙,以外就不再用龙这个象征了。
“龙战于野”,邑外有郊,郊外有野,野代表最边缘,上六在最外面,所以用“野”字。上六是完成坤卦的一爻,此卦六爻皆阴,阴气盛极,自以为是龙,但不是真正的龙,所以和象征乾卦的龙在郊野作战。
坤卦六爻皆阴,接下来阳爻准备从底下上来,成为复卦。所以复卦叫做“一阳复起”,代表大地又重新有了活力。坤卦到上六的时候,非打仗不可,是和在外面的阳爻之间有战斗。玄是天的颜色,黄是地的颜色,“其血玄黄”代表天和地都受到损伤,如果让坤卦一路发展到底,就没有办法再有生命了。
《象征》说龙在郊野争战,因为它的路走到尽头了。我们常常在上六或上九发现“穷”,走不动了、没路走了,意义就在这里。乾卦上九爻辞说“亢龙有悔”,坤卦上六象辞说“其道穷也”,代表上面的位置是个结束。因为卦是由下往上,一直在运动之中,每一个卦都是活动的,占到任何卦,不论再怎么好,都要记得留意下一卦的发展。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用在坤卦整体。适宜永久正固。
《象传》说:用在坤卦整体可以永久正固,是因为它是大的终局。
与只有乾卦有“用九”一样,《易经》六十四卦之中,只有坤卦有“用六”。只要占到坤卦,就要记得适合长期正固,因为它是大的终局。乾创始万物,坤接纳万物,就好像大地让一切安顿,把上天所造的一切都加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