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教育类

广东省2021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真题(新课标)

孙悟空二大爷2022-08-18原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酒器在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占较大比例,用于饮酒的有爵、觚、觯,温酒的有斝、觥,盛酒的有卣、壶、尊、彝,贮酒的有罌、瓿等。这说明商代

A.青铜文化灿烂B.阶级矛盾尖锐

C.手工业门类单一D.君主专制加强

2.春秋时期,吴、越、楚、秦被视为蛮夷之国。《史记》认为这些蛮夷之国的诸侯王与黄帝有着血缘关系,都是黄帝的后代。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

A.诸侯纷争激烈B.华夷观念有别C.习俗礼仪各异D.华夏同源共祖

3.秦朝法律规定“步过六尺者,有罚”“诽谤者,族”“有敢偶语者,弃市”等。这说明秦朝

A.徭役繁重B.限制特权C.社会动荡D.法律严苛

4.东汉时,豪门大族不但经济实力强大,而且往往通过“举孝廉”等方式推荐亲属做官。这说明东汉时期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九品中正制度确立

C.豪强地主享有特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5.公元623年,药师惠日等人自中国返回日本后上奏天皇:“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之后,药师惠日等被起用为第一批遣唐使,后来陆续来唐的遺唐使多达十余批。据此可知,吸引造唐使来华的主要因素是

A.日本的统治出现危机B.唐朝先进的制度和文化

C.理学兴起影响周边国家D.唐朝发达的海外贸易

6.与北宋时期相比,南宋时期南方面粉消费量猛增,小麦价格暴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临安面食店的数量大增。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水稻种植技术落后B.均田制度走向瓦解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饮食习惯根本改变

7.《辽史》记载,辽太祖曾问侍臣:“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耶律倍日:“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据此可知,此时辽国

A.民间宗教信仰盛行B.心学占据主导地位

C.官方接受儒家文化D.推行无为而治理念

8.明中叶以后,人口增加,科举竞争日趋激烈,人地矛盾也趋于尖锐,大批生员和破产农民纷纷弃儒就贾或弃农从商。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削弱B.传统观念的变化

C.社会阶层的固化D.科举制度的动摇

9.1661年,郑成功回复揆一:“今日我来索地,则地当归我,其他私人财物,可听带走而归。”1662年2月,揆一在战败投降协议书上签字,率领残余士兵乘船退出台湾。揆一是

A.西班牙人B.英国人C.荷兰人D.日本人

10.

表1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A.清朝统治危机初显B.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C.禁烟运动最终失败D.对外贸易格局改变

11.近代学者王阁运曾写过一幅对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该对联反映的现象发生于

A.民国建立初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D.洋务运动时期

12.毛泽东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毛泽东意在主张

A.开展土地改革B.建立革命根据地

C.举行武装起义D.坚持国共合作

13.1938年的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据此可知,抗日战争

A.开始成为全民族的抗战B.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C.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D.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14.有国外研究者评论某场战争说:“无论就军事还是政治而言,中国人都是胜利者。中国军队达到了出奇制胜的目的……在政治上,这次胜利确定了中国在亚洲大陆上的主要军事强国的地位,因而增强了北京在整个地区的影响。”该战争是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15.他们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发明了独特的表意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位制。“他们”应该是

A.玛雅人B.古埃及人C.古希腊人D.古印度人

16.西方史学界习惯上将15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称为欧洲的“扩张时代”。其中,17世纪占据海外贸易霸主地位的是

A.英国B.法国C.西班牙D.荷兰

17.

导致表2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加剧B.工业化的推动

C.“光荣革命”的成功D.新航路的开辟

18.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精神内核是

A.理性主义B.浪漫主义C.享乐主义D.自由主义

19.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这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实行

A.三权分立B.个人专权C.君主立宪D.中央集权

20.20世纪50年代的非洲独立浪潮始于北非,随后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1951年利比亚独立,1952年埃及建立共和国,1956年苏丹、摩洛哥、突尼斯先后独立。这说明

A.美苏在非洲争夺激烈B.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C.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D.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变革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中西服饰样式结合的中山装在辛亥革命后和西服一起成为主流正装,中西合璧的改良旗袍成为民国女性的流行穿着。另一方面,当时较保守的中年人及公务人员交际时的装束为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小帽或呢帽,下身着中式裤子,足蹬布鞋或棉靴。这种装束在民国时期的中下层社会有着巨大的市场。

——摘编自张晓瑾《清末到民国的服饰改革与社会心理的变化》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60年代前半期,女性以简单朴素的列宁装、布拉吉(俄语连衣裙的音译)和齐耳的短发为时髦装束,男性则以中山装、军装等庄重、朴素的衣服为主。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服装店几乎没有,居民一般都是凭票买布后再自己做。90年代后,人们就只穿买的衣服了,而且衣服的颜色、款式很多喇叭裤的出现是在款式上的大胆突破;穿皮鞋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注重舒适,更注重美观、大方。高跟鞋成为女性展示魅力的最爱。

——摘编自朱汉国等《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社会生活卷1949——2000》

(1)概括材料一中民国时期的着装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10分)

(2)指出材料二中这些服饰出现的时代背景。(4分)

(3)材料三中服饰由“自己做”到“买”反映出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服饰的特点。(6分)

22.20世纪上半期,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大战后国际秩序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和会建立了凡尔赛体系,并筹建国际联盟,作为维护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工具。与此同时,美日两国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并使远东和太平洋的局势日益紧张。为解决该区域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华盛顿会议,在承认美国优势的基础上,就拆散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和解决中国问题等达成协议。由此,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正式建立。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战的两大阵营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形成一种自我控制机制,使得美苏两国之间始终没有兵戎相见。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被一些观察家形容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而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美国表面上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实际上权力更加分散,这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现象。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质而言是减弱了。

——摘编自(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该体系。(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大阵营”中的核心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走向冷战的主要标志性事件。(8分)

(3)指出材料三中“单极的世界”出现的背景,并说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的原因。(6分)

展开全部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免费下载

广告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为您推荐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