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教育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兰等2021-12-23原创

7.1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7.1.1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不得。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必须废除反映剥削关系的分配制度,确立按劳分配制度。其次,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再次,劳动是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7.1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7.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特点

第一,按劳分配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行,只能在局部范围内实行。

第二,按劳分配不能按照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量来计量,只能按照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来计量。

第三,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的形式来实现。

7.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2.1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依据

第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在收入分配领域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一方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使按劳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通过市场来实行;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运行的自身规律又要求按照市场规则来对个人进行收入分配。

¨7.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他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除了存在按劳分配这个主体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入第,个体劳动收,即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他们从事个体工商业、个体服务业以及农副业生产等经济活动,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收入。这种分配方式与按劳分配的区别在于,它是作为个体私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这种收入的数量不仅取决于他们的劳动,而且取决于他们拥有生产物质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市场状况。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民家庭收入中,也包含这种劳动收入。

第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即在外资经济和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这是依靠出卖劳动力取得的收入,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雇佣关系。他们所得的工资,实际上就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反映了雇主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国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三,按经营成果分配,即公有制企业由于生产、销售等经营状况的好坏而取得的收入。这种收入除以税、利形式上缴国家和留作企业基金外,一部分分给本企业的劳动者。另外,个体经营者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农民收入中也包含经营收入。通过这种形式进行的分配所获得的收入,不仅取决于生产,也取决于交换;不仅取决于劳动者劳动的投入,也取决于市场的状况。

第四,按资金分配。有三种情况:一是各类社会成员由于投资于股票和债券以及参加银行储蓄得到的股息、红利和利息,都是凭借资金所有权获得的资金分配收入;二是公有制企业由于拥有或使用不同的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而形成的级差收入中有一部分也会转化为职工的个人收入,也属于资金分配收入或资产分配收入;三是农村集体经济中,承包农户通过投资所带来的收入,也属资金分配收入。

第五,按资本分配,即外资经济中外国和台港澳资本家取得的利润,以及我国私营企业主取得的收入等。这些收入是企业职工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具有剥削性质。但是,只要是合法收入,就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这种分配方式对于我国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本,引进外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对于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是有利的。

¨7.2.3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所谓生产要素,就是指用于生产过程的各种经济资源,或者说是进行生产经营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其经济上的所有权,按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贡献获取相应收入。

按劳分配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具体实现,是现阶段对劳动者进行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具体实现,是对生产要素所有者进行收入分配的基本方式。正是由于这两种分配方式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使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和市场经济的特征能够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得到体现,从而保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畅发展。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意味着个人收入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其意义在于:

¨可以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精神和动力;体现包括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

7.3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7.3.1公平和效率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对效率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在宏观层次上,效率是指资源配置的效率,即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分配、社会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

在微观层次上,效率是指经济活动的效率,包括劳动生产率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可以用投入生产的劳动或生产要素与取得经济成果的价值比率来衡量。

效率的这两个层次含义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微观层次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宏观层次效率的改善,宏观层次效率的改善,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7.3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对公平的理解,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机会公平,即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进而参与收入分配的机会是同样的。

二是规则公平,即国家制定的各种收入分配法规或企业制定的分配制度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不存在对某些人的优先或对另一些人的限制。

三是结果公平,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获得与其提供的劳动或生产要素相当的收入,在承认不同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合理差距的基础上,所有社会成员都能获得一定水平的收入,共同享受生产力发展的成果,消除两极分化。

公平的三个方面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是结果公平的基础。

7.3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在分配关系中,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统一体。

首先,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

其次,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效率的前提,是促进效率提高的强大动力。

7.3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7.3.2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好提倡奉献精神与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

第二,正确处理好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

第三,正确处理好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分析与思考

¨1我国现阶段为什么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如何理解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有人认为,在现阶段,所有非劳动收入都属于剥削收入。这种看法正确吗?

¨4近些年,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屡见不鲜,同时我国尚有3 000多万贫困人口未能解决温饱问题,一些下岗职工生活困难。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状况。

展开全部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免费下载

广告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为您推荐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