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教育类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2.6《水的作用》教案教学设计(2020出版新教材)

兰等2021-11-07原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雨水降落到地面会侵蚀土地;

2.明白河流对河床和两岸的侵蚀作用;

3.明白水土流失的含义及严重后果。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降雨对地表的变化作用;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

科学态度目标:

1.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自然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擅长的方式表达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

4.重视研究成果对解答问题的重要价值。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热爱大自然,从小立志,勇于探索;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降雨给地表带来的变化,认识河流对地表的改变,并且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加深对“流水”这一外力作用如何影响地形变化的认识。

教学难点:

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课前准备:

PPT课件、水、泥土、喷壶、纸巾、硬纸板、透明塑料盒、沙子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风对地球表面的作用,风是一种力量不剧烈,但却能起到持续缓慢的改变作用。那么在自然界中还有一种力量和风类似,缓慢却持续的改变着地球的表面,大家知道这种力量是什么吗?

(板书)水的作用

二、雨水对土地的作用

1.(出示PPT课件)降雨与地表变化相关的图片、视频,学生认真观察并对“降雨是如何改变地球的地貌”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分组讨论,汇报成果。

2.模拟降雨对地面的改变作用实验

(1)发散思维:学生思考用什么模拟什么?用泥土模拟土地、用喷壶喷出的水模拟降雨。

(2)实验过程:用泥土铺成土地形状,上面隆起两个小山丘,并在山丘上撒上彩色塑料颗粒模拟岩石,用喷壶从泥土上方向下不停喷水模拟降雨过程。

(3)实验现象:降雨时,土壤和彩色的塑料颗粒被溪流带动沿坡面向下移动;水流到低洼处汇集后,水量变大,侵蚀力变强。

(4)实验结论:降雨的过程会形成小型的水流,水流会将松动的物品(如沙子、泥土、碎石等)带动向下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

三、河流对地形地貌带来的改变。

(1)出示黄河壶口瀑布图片,学生观察。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壮观、水体浑浊、瀑布落差大)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体会如此浑浊?

(2)出示早期黄土高坡图片。

(3)同学们分组讨论:壶口瀑布水体浑浊和黄土高坡有没有联系?

小组讨论,分组汇报。

预设: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而黄土高原的土质植被都是比较稀松的,比较容易受到河水的冲刷,流经河水。再者黄土高原地区属于北方,夏季的暴雨集中且强度大,对地表的冲刷作用也非常明显。

结论:河流对地貌的改变具有三种作用,即侵蚀作用、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叫做流水作用。

(4)水土流失的危害

1.冲毁土地,破坏耕田

2.土壤剥蚀,肥力减退

3.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

4.淤积水库,堵塞河道

5.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人类生存

6.削减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四、课外拓展:预防水土流失的方法。

(1)出示黄土高坡今昔对比图

(2)学生思考:如何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思考如何预防水土流失,交流想法。

(3)教师总结

1、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主要指种树种草,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但种树种草要因地制宜,沟壑斜坡上适宜种护坡林,沟壑中则应沿着侵蚀沟道植树,有些地区还应辅以工程措施。

2、工程措施

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都是工程措施。在沟道里打坝淤地,拦蓄泥沙,不仅可以防止泥沙流入河中,还可以在淤地上种植庄稼,治沙效果显著。

3、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小流域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过程中,应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对地形地貌的改变作用,也明白了水土流失会造成的危害,了解了如何防治水土流失,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利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更好的去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展开全部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免费下载

广告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为您推荐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