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教育类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

由哈哈2021-05-09原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统一战线是我们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 我们党正是依靠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联盟, 联合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强大的统一战线, 经过长期斗争, 推翻了三座大山, 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中国的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 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 决定了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和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的长期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任务、 内容和特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1 9 2 1 —1 9 2 7 年)中国共产党在 1922 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初步提出了 自己的统一战线的方针。 1923 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在保持中国共产党独立性的条件下,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 份加入国民党, 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的革命合作, 在此基础上形成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 1924 年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以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即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政治主张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也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革命联合战线的形成, 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步伐, 使北伐战争得以顺利进行。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的成功, 形成了 第一次国共合作, 开创了 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新局面。 但由于当时我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 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没有深刻的认识, 由于当时党拱手让出了党对革命统一战线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解除了已有的工农革命武装, 在强大敌人的袭击下, 最终使党完全丧失制止和打败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叛卖革命的能力。这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沉痛教训。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 9 2 7 —1 9 3 7 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革命转入低潮。由于 1927 年国民党右派集团的叛变,以及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附和了 反革命分子, 使得革命中原有的四个阶级只剩下了工人、 农民和小资产阶级。 它们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931 年 11 月, 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工人、 农民、 小资产阶级参加的, 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政权组织。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真正认识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并将关于农民问题的一系列正确观点, 运用于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中, 使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从此开始建立在牢固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 9 3 7 —1 9 4 5 年)“九·一八”事变后, 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 9 3 5 年8 月1 日, 中共中央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1935年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系统阐述了 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同时中央也将抗日反蒋的方针转变为“逼蒋抗日”的方针。 1936 年1 2 月 1 2 日 ,发生了西安事变。 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 事变和平解决, 迫使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基本确定了 国共合作的格局。 1936 下半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国民党东北军、 十七路军, 率先形成了西北地区的统一战线, 实现了由内战到和平, 由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 七七事变以后, 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全中国同胞、 政府、 军队团结起来, 抵抗日寇。 中国的全面抗战自此开始。 1937 年 9 月, 以国民党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的关于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为标志,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 为抗日 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 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了 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 , 制止国民党顽固派对日 妥协和反共倾向,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坚持抗战, 反对投降; 坚持团结, 反对 分裂; 坚持进步, 反对倒退” 三大口号。 在党内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坚决的斗争, 粉碎了 国民党顽固派的三次反共高潮。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 武装力量得到很大发展, 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 党在各根据地 普遍建立“三三制” 的统一战线政权, 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开明士绅和其他中间力量。 党建立了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合作关系, 获得广大的同盟者。 抗日战争时期, 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趋于完善和成熟的时期,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有很大发展。 他提出了独立自 主原则; 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 发展进步势力, 争取中间势力, 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 “有理、 有利、 有节” , “利用矛盾, 各个击破” 的斗争策略等等。 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对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的坚持, 为抗日 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 9 4 5 —1 9 4 9 年)抗战胜利以后, 全中国人民热切希望中国能以和平、 民主和团结的方式继续坚持两党合作, 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建设新中国。 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下, 积极准备发动反人民的内战。 为了争取和平, 1 9 4 5 年8 月28 日, 毛泽东、 周恩来等同志赴重庆进行谈判, 签订了 《双十协定》, 并推动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但是, 蒋介石集团在美国支持下, 背信弃义, 悍然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协议, 发动全面内战。 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 建立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 农民、 城市小资产级、 民族资产阶级、 各民主党派、 开明绅士、 其他爱国分子、 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下, 把蒋介石集团陷入全民的包围之中。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中国共产党继续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道路, 所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形式。 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新历史时期,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恢复国民经济、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 重大作用。

纵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 我们可以看到统一战线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大作用。 在国民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 推翻了 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 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胜利。 大革命失败后, 党领导工农大众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进行了 坚决的武装斗争; 1935 年后, 党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积极探索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问题, 逐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 而且必须与国民党既联合又斗争, 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 党领导人民同发动内战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展开两种命运的决战, 建立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赢得了革命的胜利。我们也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

1 统一战线只有在党的领导下,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 才能广泛的增强民族凝聚力, 才能不断取得胜利。

2 统一战线要以形势、 阶级矛盾、 阶级关系、 社会矛盾、 民族利益等的变化而不断做出与时俱进的战略调整, 并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3 中国共产党只有充分认识到了 与同盟者之间的团结的重要性, 才能推动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和革命力量的不断扩大。

展开全部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免费下载

广告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为您推荐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