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模板类

试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兰等2021-05-07原创

篇一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

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

“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

”加之党长期在农村发展,且处于战争环境之中,如果不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就会组织松散、软弱涣散,不可能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不可能具备优良的作风,更不可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并取得革命胜利。

这些情况决定了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不断地结合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

第一,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关键是要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和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第二,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要贯彻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坚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第三,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第四、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纲领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是完成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任务的总政策,为全党的团结统一奠定政治基础。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在贯彻执行党的政治纲领和路线中推进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个基本问题的认识是逐步明确的。

大革命时期,处于幼年时期的党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

因此党在这一阶段的紧要关头,没有能够巩固革命的胜利;党的组织虽然有过很大的发展,但是没有巩固;党的手里有了一批革命武装,但是没有掌握住。

大革命失败后,党对武装斗争的认识有了提高,发动了武装起义,建立了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展了农村游击战争,开辟了建立人民政权的道路。

党创造了坚强的人民军队,逐渐掌握了战争的艺术。

但在这一时期,党内“左”倾教条主义者仍主张“城市中心论”,特别是对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在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时,把中间势力当作最危险的敌人,把反对资本主义同反帝反封建相提并论,从而使我们党在革命战争的指导上犯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其直接结果是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革命事业遭受严重挫折。

抗日战争时期,党总结了以前两个阶段的经验,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党的组织已经从狭小的圈子里走了出来,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

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

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

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

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

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

篇二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列宁主义的高度一致。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做了集中概括:"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是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一、坚持马列主义

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毛泽东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三、建立统一战线

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四、实行人民民主专制制度

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五、三大法宝

(一)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作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集中代表的国民党所领导的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二)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民主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三)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国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展开全部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免费下载

广告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为您推荐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