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模板类

爱耳日宣传知识

兰等2021-04-19原创

全国爱耳日宣传知识

2011 年全国爱耳日主题: 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

听力筛查

一、 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主题: 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 2780 万, 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 3 万, 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任务十分艰巨。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做好听力残疾儿童早发现、 早诊断的有效手段, 对及时开展早期干预, 提高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均已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新生儿听力筛查。 2000 年, 卫生部、 中国残联印发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 》 。 2004 年, 卫生部印发《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 , 2010 年, 对该技术规范进行修订并下发。 2009 年, 颁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 , 明确将听力障碍列入新生儿疾病筛查范围并提出工作目标。 但是, 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 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普及率依然较低, 各地工作开展情况极不均衡, 严重制约了 我国听力残疾儿童的及时发现和康复。

人耳结构小知识

耳结构可分成三部分: 外耳、 中耳和内耳。 在声音从自然环境中传送至人类大脑的过程中, 人耳的三个部分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

外耳是指能从人体外部看见的耳朵部分, 即耳廓和外耳道。 中耳由鼓膜、 中耳腔和听骨链组成。 内耳位于颞骨岩部内, 包括半规管、 前庭和耳蜗。 半规管可以感知各个方向的运动, 起到调节身体平衡的作用。 耳蜗是被颅骨所包围的象蜗牛一样的结构。 耳蜗内充满着液体并被基底膜所隔开, 位于基底膜上方的是螺旋器, 这是收集神经电脉冲的结构, 耳蜗横断面显示了螺旋器的构造。

我们听说的声音, 实际上是由某个发声体发出的、 有一定频率范围的振动波_声波。 人的耳廓像一个卫星接收器, 能接收声波, 并将其汇聚到外耳道, 然后, 再传到鼓膜, 引起鼓膜振动, 这样, 就声波的声能就转变为机械能, 鼓膜的振动可带动与之相连的听小骨, 而听小骨的活动又可振动内耳的门户--卵圆窗膜, 这样, 就使内耳中的淋巴液产生振动, 从而引起内耳基底膜振动, 刺激基底膜上的细胞产生与之对应的电位变化, 此时, 机械能又转变为生物信号, 这种电信号汇聚到听神经中, 再通过听神经输送到大脑中的听中枢, 直到这时, 人才算真正“听” 到声音。

听中枢就像一个情报研究所, 将传来的生物电信号进行分类、 编号和分析整理, 大脑此时才能明白所接受的声波是什么意思, 然后, 才能作出反应。 虽然我们讲了 很多, 实际上这一过程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只有千分之几秒, 自己是根本觉察不到的。

爱耳日, 请听耳朵诉诉苦目前, 我国听力语言障碍人数高达两千多万, 而在这些存在听力障碍的人当中, 因为不注意保护而造成后天失聪的占 80%以上, 耳部及听力受伤害的群体越来越趋向年轻化。

耳聋、 耳鸣和中耳炎是临床最常见的耳部疾病, 除了少部分先天患者之外, 大部分后天耳部疾病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 用耳方式造成的, 一些所谓的时尚生活对耳朵的伤害尤其严重。

多少“时尚” 与耳朵为敌A、 别把噪音当“享受”去迪厅蹦迪、 到 KTV飙歌、 在嘈杂的游艺厅打游戏, 这些年轻人热衷的种种流行时尚, 让他们沉浸在庞大的噪音中乐此不疲。

【专家提醒】 不规律、 高强度刺激的噪音,不但会引起心理不适, 更会伤害听力。 很多人觉得自己年轻体格好, 不会出现听力下降的毛病, 偶尔有点耳鸣、 耳闷也无所谓。 但是, 噪音对听力是缓慢的、 进行性的损伤, 而且很难治, 它会由偶尔耳鸣变成高调、 频繁耳鸣, 引起听觉衰弱、 耳疲劳, 甚至出现听力下降。

而人在噪音环境中不但得不到放松, 反而会更加疲劳。 所以, 专家提醒, 不要频繁置身在这种嘈杂的环境里, 即便是偶尔, 也要隔半小时、 20 分钟就到外面透透气, 缓解一下耳朵的压力。

B、 MP3 让耳聋提前三十年当随身听、 CD、 MP3、 MP4等高科技数码产品越来越默契地融入我们的生活, 最能“玩转” 它们的自然是追求时尚、个性的年轻人——大街上随处可见一天到晚塞着耳机的人, 还“特意” 把音量调得很大。

【专家提醒】 长时间用耳塞式耳机听音乐, 耳朵不但会痛得厉害, 还会因此对听力造成伤害。 英国耳聋研究中心曾发布警告称, 现代青少年经常性收听大音量的 MP3, 耳聋将比父辈提早 30 年。

耳机塞在耳朵里, 贴着鼓膜很近, 鼓膜在特殊的环境中连续几小时、 甚至十几个小时的震动、 反复受刺激, 没有伸缩的余地, 特别容易出现鼓膜疲劳。 而对于一些睡前还戴着耳机收听音乐, 并不知不觉睡着整晚没关的人来说, 危害就更大, 有可能造成噪声性耳聋和耳鸣。

耳朵美容可能损害健康

A、 “耳烛” 使用不当伤耳道

耳烛的做法很简单, 只要侧身躺下, 把一根特制的、空心的“蜡烛” 圆头的一端插到耳中, 然后把耳烛点燃。

据美容人员介绍, 耳烛里含有多种天然的植物精油和蜂蜡成分, 而且还要经过薄荷等多味中草药的浸泡, 利用燃烧后所产生的负压, 在耳内产生真空状态, 通过渗入作用及传热效应使芳香精油直接进入颅内和体内, 激发脑部中枢神经。 可以缓解大脑疲劳、 帮助改善记忆力, 改善睡眠。

【专家提醒】 耳朵的结构极其复杂, 耳道又窄又深,只能用专门的耳镜才能观察到, 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人根本搞不清楚耳朵的内部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 盲目地把异物伸进耳朵, 一不小心就会造成鼓膜穿孔。 另外, 耳烛点燃后其火焰顶端的温度很高, 如有不慎, 可能造成高温烫伤耳道, 还有可能引起感染和炎症。

至于说烛香和精油的芳香能通过耳朵直接进入大脑和身体, 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 耳道是由鼓膜所封闭的, 任何烟雾和香气都不可能通过耳朵进入身体。 如果说香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脑疲劳和身体压力, 那么只能通过鼻子呼吸才能达到。

B、 过多扎耳洞很危险

对于时尚、 爱美的人来说, 扎耳洞早就像家常便饭一样平常了 。 有的人在一个耳朵上扎七八个耳洞, 再穿上各色各样的耳钉、 耳环、 耳线, 看起来很有个性, 但也因此产生了 一些健康隐患。

【专家提醒】 软骨非常脆弱, 一旦刺破软骨, 造成其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出现问题, 细菌极易侵入造成发炎、感染, 使软骨的伤口溃烂, 很难治疗。 而且, 一旦造成发炎, 发炎的软骨就会被炎症侵蚀掉, 也就是说, 这块软骨就没有了 , 整个耳廓就会出现畸形, 在发炎的部位凹进去一块。

几个“习惯” 让耳朵受伤

A、 贪图“舒服” 乱掏耳

掏耳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活动” , 不光是为了 干净, 还因为掏起来特别舒服、 过瘾, 很多人在美发店洗头的同时都要洗洗挖挖耳朵。 有的人耳朵痒了, 甚至还随便用发夹、 挖耳勺等很深、 很用力地掏耳朵。 殊不知,这样掏很容易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 影响听力, 甚至导致中耳炎。

【专家提醒】 耳屎在医学上称

为耵聍, 是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 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 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 大块硬结的耵聍, 则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 千万别自己掏。

B、 滥用抗生素耳朵受害在各种用耳的不良习惯中, 就属吃药最容易被忽视, 而且也是对耳朵伤害最大的。 有些人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不注意, 一看药便宜,或是看到药效里有抗感染这项, 也不管什么药拿来就吃。 但是, 像链霉素、 卡那霉素、 新霉素等, 这些药物就会损害内耳、 耳蜗、 前庭, 造成耳聋和平衡失调。

【专家提醒】 抗感染的药物一定不能自己乱买乱吃,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才能服用, 特别是本身就有耳病的人, 还要和医生说清病史, 以防加重病情。 特别要提醒的是, 这些毒性药物还会通过母婴感染, 所以怀孕期间要避免服用这些耳毒性药物。

共青团农场残联宣

二〇XX年三月二日

展开全部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免费下载

广告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为您推荐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