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语文课堂教学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我们从以往关注老师的教到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学。 判断课堂教学成败的标准, 从关注教师本人能力与表现如何, 到关注教师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与帮助有多大。 特别是推出了“我爱学习” 学业项目评价活动后, 课堂更是努力践行着“学为中心, 以评导教,以评促学” 的课堂方式变革。
今天下午我们聆听的第二堂课《守株待兔》 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 陈**老师来自**小学。 **小学可以说是“我爱学习” 学业项目评价活动的龙头学校,对“我爱学习” 的学业项目评价活动的研究走在全县的前列。 陈**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 给我们呈现了在“我爱学习” 学业项目评价背景下的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范例。 我们也不妨从学生的“学” 这一角度去看这一节课。 这节课陈老师要让学生学什么, 又是怎么学的, 学的效果又是如何呢?
我们不难发现, 这则寓言的学习内容是:
1. 本课的6个要认读生字, 4个要求会写的字;
2. 本课的重点词语, 像“守株待兔、 窜、 乐滋滋、 整天” , 积累运用表示高兴的词语以及“守株待兔” 的寓意;
3. 抓住一个语言点的训练: 种田人拎着兔子, ——地想: ——————。
4. 语文学习的一些方法和习惯, 比如识记生字的各种方法, 读通课文的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 读懂寓言的方法。 我也记录了一些陈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像“抬起头, 举起手, 跟老师写一些” , “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 “读好后用你的坐姿告诉我” , “写好第一个字后和书上的比一比, 分析一下, 再写第二个字” , “拿起笔在文中找一找, 划出来” ,“你学会了欣赏别人” , “回答问题时站直了, 你会更漂亮” ……陈老师很多这样的课堂教学语言都是指向语文学习方法的渗透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看, 陈老师语文的学段意识很强, 她能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起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适度、 适量, 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 并以识字教学作为这堂课的重点, 没有出现公开课中经常出现的过度拓展和拔高的现象。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那么,这节课, 陈老师又是引导学生怎样学的呢?
《语文课程标准》 非常注意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 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浅近的童话、 寓言、 故事, 向往美好的情境, 关心自然和生命,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并乐于与人交流。 我们不难发现, 陈老师心中有学情,眼中有学生, 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别是这样的公开课, 学生面对这么多陌生的老师, 可能会胆怯。 陈老师关注到了这一点, 所以利用精彩的课前谈话、 看图猜成语游戏放松学生的心情, 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件呈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爱表现, 争强好胜, 在游戏中更会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 课前营造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为后面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陈老师还采用小组竞赛、 贴小红花、 开火车、 动画演示帮助理解难懂的词语等这些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方法, 去保持、 去延续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就能做到乐学善学了。
第二个方面, 教给方法, 培养习惯
这节课, 渗透着学习语文的很多方法和习惯。
陈老师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 把课文读通读顺, 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学习字词做到“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 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义,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借助动画、 图片理解词语, 发挥想象理解词语;
教给学生理解句子的方法: 去掉句子中的重点词, 与原句比较,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也教给了学生读懂寓言的方法: 寓言历经了千百年的锤炼,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是一种很常见又非常有趣的文学体裁。 陈老师教给学生读懂寓言的方法, 也就是先了解的故事, 这是读懂寓言的基础。 其次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琢磨其中的道理, 这是读懂寓言的关键。 陈老师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后, 抛出一个问题: 种田人哪儿做错了呀? 让学生拿起笔在文中找一找, 找到一处就做一个记号。在交流中, 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体会寓意。 有了这些方法的渗透, 相信学生以后在阅读寓言时就不会仅仅停留在了解故事大概内容的第一层面上。这堂课各种学习方法的指导很自然地渗透在各个板块的教学中, 润物细无声。 学生如果每节课都能在老师这样的细雨滋润下, 语文学习的百花园一定能出现姹紫嫣红的美丽的风景。
第三个方面, 陈老师面向全体, 争取人人参与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在这节课中, 我们可以看到, 从课前游戏, 、 初读课文到重点词句的学习、 寓意的体会及生字书写,陈老师都能面向全体, 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的热情, 有效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人人参与, 也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陈老师的这堂课, 能根据教学目标, 结合学情和教材特点, 恰当选择教学内容, 课堂中能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努力朝着“人人过关、 乐学善学、 学力取向, 习惯为重” 的方向前进,有很多值得我学习、 借鉴的地方。 以上是我对陈**老师这堂课的粗浅的看法, 说得不对或不足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们也期待着姜老师和纪老师两位专家能给我们做专业上的引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