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模板类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根源分析

兰等2021-03-01原创

摘要: 本文在对知识产权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了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的知识产权观念和意识淡薄、 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健全, 管理措施不得力、 知识产权创造的市场导向性仍然较弱、 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匮乏、 知识产权转化渠道不畅通、 高校人才流动管理制度不健全、 知识产权流失严重等问题, 并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高校 知识产权 管理

一、 引言

高校的知识产权, 是学校人才、 技术、 成果、 信息等科技优势的集中体现。管理好高校的知识产权, 能有效促进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促进高校科技资源与企业经济资源的双向流通, 在保护个人、 集体和国家的权益的同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河南省是我国的教育大省, 2007 年高考报考人数 87.89 万人, 居全国第一。与教育规模迅速扩张相比, 市场急需人才的培养和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创新却相对滞后。 河南省高校专利申请总量偏少的问题日益突出, 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形势严峻并亟待加强。 另一方面, 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相对滞后, 在本省82 所高校中, 高校教师、 学生的知识产权知识普遍匮乏, 知识产权人才奇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也存在着体系不健全、 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 人员和资金不足等问题。 深入思考河南省高校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完善本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一) 河南省高校与其他省份高校比较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拥有知识产权量以及技术先进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这一指标目前已为我国所采纳, 正逐步成为衡量大学科研水平及科技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表 2-1 为 2007 年河南省高校专利申请状况与全国对比情况。


从表 2-1 可以看出 2007 年河南专利申请 14916 件, 比上年的 11538 件, 增长 29.28%, 比全国平均增长率 24.75%, 高 4.53 个百分点。 而河南省高校 2007年专利申请 666 件, 比上年的 529 件, 增长 25.9%, 比全国高校平均增长率 42.4%,低了 16.5 个百分点。 2007 年河南省高校专利申请量占河南省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 4.47%, 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 2-2 2007 年河南省与国内前五名 省市大专院校专利申请量一览表

省(市) 上海 北京 浙江 江苏 湖北 河南

申请量(件) 5604 4207 3829 3548 2054 666

表 2-3 2007 年河南省与国内前五名 省市大专院校专利授权量一览表

省 上海 北京 江苏 浙江 湖北 河南

授权量(件) 2616 1801 1568 1354 934 211

从表 2-2、 2-3 可以看出, 2007 年河南省高等院校专利申请量 666 件、 授权量 211 件, 是 85 年实施专利法以来的最高值, 但专利申请量仅仅是上海(5604件)、 北京(4207 件)、 浙江(3829 件)、 江苏(3548 件)、 湖北(2054 件) 的11.9%、 15.8%、 17.4%、 18.8%、 32.4%; 专利授权量仅仅是上海(2616 件)、 北京(1801 件) 、 江苏(1568 件) 、 浙江(1354 件) 、 湖北(934 件) 的 8.1%、 11.7%、13.5%、 15.6%、 22.6%。

根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数据, 全国专利申请排名前十位的高校见表 2-4:表 2-4 2007 年教育部直属高校专利申请数量统计表排序 学校名称 发明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总数

1 浙江大学 1323 267 7 1597

2 清华大学 989 54 0 1043

3 上海交通大学 847 30 2 879

4 东南大学 392 126 189 707

5 江南大学 288 13 350 651

6 复旦大学 475 42 2 519

7 华南理工大学 355 114 0 469

8 华中科技大学 296 105 47 448

9 东华大学 357 44 37 438

10 天津大学 381 21 0 402

2007 年河南省高校专利申请排名第一的郑州大学, 专利申请量为265 件,占河南高校专利申请总量的 40%, 为 2007 年国内排名第一的浙江大学年专利申请量 1597 件的 16.6%。 由此可见河南省高校专利申请量偏少, 与国内先进院校相比差距巨大。

(二) 河南省内各城市高校比较

表 2-5 2007 年河南省各省辖市高校专利申请量统计

市 郑州市 洛阳市 新乡 市 焦作市 开封市 鹤壁市 南阳市 许昌市平顶山

总量 5214 1643 1195 876 229 182 821 1059 401

高校 515 47 32 31 31 4 2 1 1

续上表

市 商丘市 信阳市 濮阳市

三门峡

安阳市

驻马店

漯河市 周口市 济源市

总量 317 249 547 461 325 282 259 244 116

高校 1 1 0 0 0 0 0 0 0

从表 2-5 可以看出: 2007 年河南省高校专利申请授权的数量相对比较集中,专利申请量位居前五位的依次是: 郑州 515 件、 洛阳 47 件、 新乡 32 件、 焦作31 件、 开封 31 件, 这五市高校共占全省高校专利申请量的 98.5%; 从全省高校总体专利区域分布看, 郑州市区位优势明显, 仅郑州一市即占全省专利年申请量的 77.3%,相对集中的大专院校, 相对雄厚的科技经济实力, 相对优惠的专利申请倾斜政策等多种因素, 为郑州高校自主知识产权的不断产出提供了支持, 也更进一步确立了郑州市高校全省高校专利申请的龙头地位。综上分析, 虽然近年来河南省高校专利申请量的快速增长,然而, 对于绝大多数高校专利项目来说, 由于缺乏信息传播、技术交易平台, 缺乏实验资金和实践检验而迟迟不能转化, 高校专利申请量偏少, 与国内先进院校相比差距较大。

(三) 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河南省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明显滞后, 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激励机制不健全,知识产权的动态管理不到位。 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 知识产权观念和意识淡薄

虽然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已经 20 多年了, 但是对于河南省高校来说, 尤其是在高校领导层和管理人员当中, 知识产权意识比较淡薄, 这使他们在工作思路上不可能超前于科研人员做出明确决策, 并对学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进行积极有效地管理。 目前河南省大部分高校还没有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系统工作来抓, 无形资产的流失问题还没有引起充分注意, 这与管理意识的淡薄有关并对高校今后与国际接轨极为不利。

2 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健全, 管理措施不得力

目前河南省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没有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 而是把这项工作并入科技处管理, 这样做不利于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因为高校科研管理中的科研成果管理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 它包括科技成果的评审鉴定、 归档、 报奖、 科技成果统计分析等工作职能。 而知识产权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 是对由专利、 版权、 技术秘密等组成的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具有业务性强、 法律性强、 管理范围广等特点。 因此, 兼职挂靠或一个机构两种职能式的管理, 难以实现对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

3 高校人才流动管理制度不健全, 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等学校与企业的横向合作也在大幅度增长, 全国范围内的人才争夺越来越烈。 事实证明, 人才流动不仅可促使知识和技术的转移,而且可以减少人员培训, 提高知识与技术转移的实效性和成功率。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给高校的无形资产流失增加了机会和渠道。 事实表明,由于人才流动, 引起的侵犯学校知识产权纠纷在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研究生、 本科生与导师共同研究开发的新技术成果,随同毕业分配被带走; 二是因工作调离, 将职务科技成果自行带到新的工作单位;三是本单位职工向外部泄露技术秘密、 商业秘密, 将职务发明作非职务发明申请专利; 四是在学校内部经注册、 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将属于校有资产的技术无偿地随意使用; 五是由外部途径造成的侵权,如专利产品被仿制, 设计图纸被生产单位任意扩散使用, 著作被抄袭出版或盗版, 技术转让合同得不到完整履行等。造成知识产权流失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才流动管理制度不健全,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激励机制不健全。 保护制度不完善, 造成知识产权归属不明确, 知识产权的动态管理不到位, 没有与科研人员以及学生签订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议, 同时,激励机制不到位, 造成很多职务发明最终以非职务发明的外衣被转移到个人名下, 以低廉价格转让给外单位, 造成学校利益的丧失。

4 知识产权转化渠道不畅通

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不畅通, 学校申请的专利很难得到转化及相应的市场利益, 这主要是由于河南省高校目前对知识产权的管理还局限于创造和保护阶段, 所制定的知识产权激励措施大多以追求知识产权的申请量和授权量为目标, 没有强调知识产权管理的市场导向, 造成知识产权的质量不高。 再者, 即使很有市场应用价值的知识产权, 也由于学校的制度保证不到位, 知识产权专业人员少、 经验不丰富而没有与企业接洽, 将其束之高阁。

5 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匮乏

在河南省高校, 真正懂得知识产权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员比较少。 因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 它集法律性、技术性于一体, 非经过系统的培训则不能胜任。 而高校接受过系统知识产权知识培训的人员多为专利代理人,这些人员有的年龄偏大, 有的则是兼职代理,并不从事管理工作, 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 由于高校没有设立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只是科研处下属负责科技成果管理的人员兼管知识产权, 所以他们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 不能胜任知识产权的管理, 因此, 机构不健全和人才匮乏是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两个重要制约因素。

三、 小结

河南省高校现行的知识产权管理存在以上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既有宏观体制层面的原因, 也有微观层次的原因。 应该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有利时机, 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现状, 对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建立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新体系, 这个体系要力求做到知识产权的获得数量大、 保护力度强、转化成功率高。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完善需要我们归纳出制约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瓶颈”因素, 采取制度化的措施来消除这些因素。 使得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释放出新的活力, 步入健康成长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 ] 万君康,李华威. 知识产权与贸易相关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J],国际经贸探索, 2005,(02) .

[2] 焦连志,牛贵宏. 高校技术转移的知识产权制约瓶颈与对策. [J]兰州学刊, 2005,(06) .

[3] 许伟. 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研究[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 .

[4] 彭立新. 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6,(03) .

[5] 王勇,李薇,李莉,王利红. 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分析与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3) .

[6] 金永红,毛丽青. 美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经验及其启示[J]. 电子知识产权, 2007,(02) .

[7] 翟海涛.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初探[J] . 中国基础科学, 2008,(01 ) .

[8] 余梦,赵树凯. 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问题思考[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 .

[9] 王艺. 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对策[J] . 统计与决策, 2006,(07) .

[1 0] 周坚,商悦,刘桂仁.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J] . 中国科技信息, 2007,(04) .

展开全部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免费下载

广告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为您推荐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