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抗疫群英谱】 曾凌空: 孩子的微笑是我们的幸福
武汉儿童医院是湖北省新冠肺炎患儿的定点医院, 疫情暴发后, 这里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是新生儿, 最小的出生才 17 天, 今天(3 月 20 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 我们来认识日夜坚守在这里的新生儿内科主任曾凌空。
这个生龙活虎的小家伙, 因为感染新冠病毒一度病情危重, 刚来时小小的身体蜷缩在保温箱里, 脚上连着监护仪, 曾凌空和同事们及时给他进行了气管插管, 经过两天的抢救, 终于病情稳定了。
只有 1%的希望也要付出 100%的努力, 这是曾凌空和战友们始终坚持的。 疫情发生后,他和这里的 50 多位医护人员用了不到两天时间, 就改造完成了这间特殊的隔离病房——新冠肺炎新生儿病区。
从 1 月 29 日开始收治第一批 3 个新冠肺炎新生患儿, 曾凌空和同事们发现, 虽然新生儿感染的比例不高, 但是他们本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很弱, 无疑增加了救治难度。每天查房, 曾凌空不仅要对每一个患儿仔细检查, 还要进行病例讨论, 详细记录。 他和同事们还总结出《中国首例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例报告》, 为同行们提供了宝贵经验。
作为武汉市唯一一家收治新冠肺炎患儿的定点医院, 曾凌空他们在这里既是主治医生,又是临时“爸爸”“妈妈”。 每天查完房, 曾凌空总会抱一抱、 哄一哄这些小家伙, 给他们拍照片或视频。 再转发到家长群里, 让家长们放心。
如今, 经过近 2 个月 的奋战, 新生儿病区已经治愈出院了 50 多位患儿, 有 4 个上过呼吸机的重症患儿也已经全部脱机。
【一线抗疫群英谱】 武汉一名社区书记的一天: “忙得没有时间概念”
与武汉市江汉区民意街天后社区党委书记赵媛说话不到 15 分钟, 她已经接了 3 名社区居民的需求电话。 这是个混合型社区, 包括一个基础条件较差的老片区和两处有物业管理的新片区, 是武汉最寻常不过的一种社区类型。 目前, 社区的 39 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已全部送医, 居民生活秩序一天天恢复。
“老片区巷道狭窄, 面临防疫防火双重压力, 每天要巡查两次。” 3 月 12 日上午 10 点,记者跟着赵媛进入老片区。 楼道里张贴着红色的抗疫宣传标语, 穿着防护服的保洁员在做消毒。
一路上, 好几家住户询问赵媛, 有问关于发放爱心蔬菜的, 还有打听补助金的, 一段不到 20 米的路, 走了近 20 分钟。“3 个片区加起来近 2000 户人, 当然想照顾到全部居民。”赵媛讲话语速很快。
站在蜿蜒曲折的巷子里, 赵媛告诉记者:“你们看, 一家数口挤在不到 20 平方米的屋子里, 隔离 40 多天多不容易, 这是在极限中的坚持, 他们有情绪该被理解。”与记者见面前, 赵媛一早已去过社区所辖的尊荣国际片区, 为下沉干部值守点安排桌椅,叮嘱物业加强对高层顶楼平台的值守。 一回到社区服务站, 赵媛又忙着对照居民需求表检查网格员买回的药品, 督促工作人员把送给居民的物件提前擦干净……社区网格员小赵说,“1月 19 日社区启动防疫工作后, 赵书记就这样没休息过一天。”
这一路, 赵媛的确很忙。 给肖婆婆送牛奶, 联系医护人员上门量血压;应一名患有失忆症老人要求送第二次午饭, 对老人记错不作争辩;为一名要去医院做肾透析的居民安排车辆……到中午 1 点, 她还没吃上饭。
“谢谢你们接我回家。” 下午 3 点, 社区一名康复者彭先生从隔离点解除观察。 赵媛和江汉分局民意派出所朱警官帮忙办好相关手续, 递过去两瓶酒精消毒液。 一路上, 赵媛叮嘱彭先生要休息好。
这不是当天赵媛接回社区的唯一居民。 晚上 8 点, 她和同事刚刚把一批爱心牛肉分发到位, 又接到电话通知, 社区一名在外地确诊、 隔离期已满的居民即将到达武昌火车站。 放下电话, 赵媛马上与相关部门反复沟通, 协调到了接送车辆。 晚 10 点半, 赵媛把居民带回社区安顿。 一天的工作, 刚刚结束。
赵媛今年 40 岁, 2003 年起先后在民意街 4 个社区工作过, 这是她到天后社区工作的第五个年头。“疫情防控期间工作繁重, 每天忙得没有时间概念, 这是对我职业生涯的一次考验。” 她笑着说。
近段时间, 她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 工作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对居民负起责任, 小事不小!” 赵媛如此感慨。
她是这么说的, 也是这么做的。“一名确诊患者家中有高考生, 很着急。” 赵媛告诉记者,他们一边联系床位一边安抚患者, 协助她安顿下来。 留下的孩子, 社区安排人每天送饭、 送物资, 还向家属报平安。 这家人听说后才放下心来, 也特别感激。
现在, 社区海山友谊城片区已经插上武汉市“无疫情小区” 的旗帜, 越来越多的居民陆续回家, 赵媛说: “相信社区很快就会像以前一样热闹。”
【一线抗疫群英谱】 谢小玉的 12 小时
“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 但现在看, 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 不怕苦、不怕牺牲。 抗疫一线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验人。” 3 月 10 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考察。 听完社区志愿者代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二学生谢小玉的工作汇报后, 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
受到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 谢小玉工作起来更有干劲了。这名社区第一批参加志愿服务、唯一的大学生志愿者, 已经在 30 栋楼值守一个多月 。 日前, 记者来到东湖新城社区, 感受了谢小玉忙碌的一天。上午 9 点——
主动上门问需求
趁着上午 9 点物资尚未送达的待命时刻, 谢小玉看望了住在 30 栋楼 15 层的 80 多岁的周奶奶。
“奶奶, 降压药够吗?燃气卡要充值吗?”“小玉来啦, 放心, 都够用。” 周奶奶感动地说,有一次为了帮她买降压药, 谢小玉连跑了 3 家药店。
因为老人家不会用手机、 腿脚又不方便, 谢小玉就特别关心周奶奶。“周奶奶第一次接电话时, 看到是陌生的手机号码, 以为遇到了骗子, 熟悉了以后, 周奶奶经常主动打电话找我谈心。” 她说, 以前连对门邻居都不熟悉, 这段时间却认识了很多社区邻居, 有些人还给她送防护物资。
服务 200 多户居民不是简单事。 单从买药来说, 居民对生产厂家、 品牌型号都有特殊要求。 有时候她和其他志愿者连“逛” 几天药店, 才能买到某种指定的药。上午 10 点——大箱小箱送快递
“我的顺丰快递到南门了。” 上午 10 点, 30 栋楼 1 单元一位居民在群里求助志愿者,谢小玉看到后立刻起身。
取快递是志愿者的日常工作, 30 栋楼离社区南门最远, 来回一趟要十几分钟。 一上午谢小玉就帮居民取了 4 次快递, 看到她气喘吁吁地抱着大箱小箱, 其他志愿者连忙帮她找推车。“没事, 这几天, 我的力气都锻炼大了。” 谢小玉说。“快递业务是从 2 月 下旬开始逐渐增多的, 最忙时一天要跑十几趟, 一批快递在南门,一批在社区服务站前, 收到居民通知就得赶紧取走、 避免堆积。” 谢小玉介绍说, 居民个性化需求比较多, 经常会有退换货的情况。
几天前, 谢小玉向一位社区居民借了辆电瓶车。“最近取快递、 取货方便多了, 但小玉总是把电瓶车给我们用。” 一起负责 30 栋楼的下沉干部毕彪说, 谢小玉年纪虽小却很爱照顾人。
当然, 工作中也有不顺心的时候。 有一次分快递时, 有居民冲她发了火, 她哭了。“不只是感到委屈, 更多的是觉得自己没做好。” 谢小玉不好意思地说, 社区工作人员和家人都在鼓励她, 她也慢慢学会了调整心态。下午 5 点半——挨家挨户发活鱼
“团购活鱼到楼下了。” 下午 5 点半, 近 10 份活鱼在灌满清水的塑料袋里活蹦乱跳。 谢小玉在群里发出通知, 担心有居民没及时看到, 她又一家家打电话通知。“谢谢小玉!” 不到20 分钟, 鱼分发完了。 随后, 她仔细查阅笔记本上的记录, 再次确认当天的物资和生活用品是否全部送到, 然后继续值班。脚踩一双粉色球鞋, 外面套着一件红马甲, 扎着利落的马尾辫, 未满 20 岁的谢小玉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她原本计划今年寒假和家人出去旅游过年, “虽然旅游没成行, 但当社区志愿者也挺有意义的。”
搭档万小强说, 小玉上岗时正值 2 月 中旬寒潮来袭, 爱心物资大部分是米面油, 都特别沉, 一周要发三四次。 小玉挨家挨户敲门送货, 好几次一直从傍晚忙到晚上 11 点。“这个‘00后’ 小姑娘一点也不娇气, 很坚强, 很有责任感。” 万小强佩服地说。“抗疫一线也是大学, 志愿服务就是课堂。 社区工作的经历和体验, 是我课堂上学不到的。 现在, 我的承受能力、 沟通能力、 信息整合能力都增强了。” 谢小玉自豪地说。
【一线抗疫群英谱】 孙斌: 三江同源 千里同心
新冠疫情暴发以后, 青海省支援湖北医疗队精锐尽出, 支援武汉。 今天(3 月 19 日)我们就来认识他们中的一位重症医学科医生孙斌。
这是几天前的一段康复训练纪录, 这位 70 多岁的患者就在不久前还一度病情危重。在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和精心呵护下, 患者终于挺了过来, 病情逐渐好转。 这天早晨, 孙斌给患者拔了管改为无创吸氧。 因为不放心, 他一直守护在患者床边直到中午才离开 ICU。孙斌才换下防护服不到 5 分钟, ICU 里的呼吸机突然出现了意外状况, 刚拔管的那位患者氧合指标迅速下降。 孙斌一边用对讲机指挥里面的护士紧急应对, 一边迅速冲回 ICU。机器故障快速解决, 孙斌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他叮嘱大家, 只要有患者还在 ICU 里, 就一刻也不能松动。
今年 49 岁的孙斌曾经参加过非典、 玉树地震等多次紧急救援工作, 这次疫情他也是第一时间奔赴抗疫一线。 在 ICU 里, 心肺复苏、 气管插管、 穿刺, 他和队员们携手奋战, 与死神赛跑。
3 月 17 日, 由青海 30 多家医疗机构的 237 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援鄂医疗队, 圆满完成了在武汉市新洲区对口支援医院的全部救治工作, 累计治愈出院患者数达 257 人。
【一线抗疫群英谱】 武汉汉阳区“00 后” 志愿者张玉欣: 为居民买药送药争分夺秒
“阿姨, 您的处方单是以前的, 药店说需要新的处方单才能开药, 请您让主治医师再开一张发过来吧”“叔叔, 您要的药没有了, 看看这种行不行” ……在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的一家药店, 19 岁的张玉欣(见图。 资料照片)一边跟店主报需求, 一边联系居民询问购药的细节, 忙得不可开交。
张玉欣是武汉本地的“00 后” 大学生, 疫情发生后, 她主动到社区报名, 成为一名志愿者, 主要负责给居民买药送药。“之前有过志愿服务经验, 现在我们的城市遇到困难了,我想继续为家乡人民出一份力。” 张玉欣说。
张玉欣工作的汉阳晴川街龙灯社区龙灯里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 居民大多是老年人。 为了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用药需求, 张玉欣和同事们经常从早跑到晚, 遇到一些难买到的药, 还得一家家药店去询问, 经常饭都来不及吃。
“虽然只是跑腿的工作, 但有些药对居民来说是‘救命药’, 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去买。”张玉欣说, 小区居民买高血压、 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药物比较多, 有的隔几天就需要再买一次。
最多的时候, 她一天要买五六十种药品, 光排队就要好几个小时。让张玉欣印象最深的是, 一天下午, 她接到居民求助: 一名 70 多岁的危重症患者急需球蛋白。 她和同事立即开车外出找药, 一家家药店去询问, 从汉阳一路搜寻到汉口, 辗转10 多家药店, 终于在快要天黑时, 在一家即将打烊的药店买到了药。 当他们把药送到求助居民手中时, 对方感动得热泪盈眶。
志愿者的辛苦付出, 居民都看在眼里。“开始时一些居民不放心, 但看到那些买药的居民不仅拿到了急需的药, 零钱也一分不少, 现在他们都提前写下医保卡密码, 放心地交给我们购药。” 张玉欣欣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