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1
“武汉肺炎病例”在引起担忧的同时,也勾起我们对十七年前SARS浩劫的惨痛记忆。病情出现时,它们有相似的开头:一个病人出现,一系列人传染,由一至百呈“井喷式”增长;回顾病源时,更有相似的起因:国家卫健委指出,病毒是从野生动物传播到人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有人都在关注开始肆虐的疾病如何防控,我们也应注意到疾病的由来,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从源头上遏制病毒。
纵观近几十年新型传染病的发源,艾滋病毒来自于非洲白眉猩猩,寨卡病毒来自于恒河猴,埃博拉和H1N9禽流感这些更为熟悉的疾病,也都和野生动物有关。这次肺炎的第一例感染者与随后十余名病人都来自野生动物市场,而多年前SARS的第一位感染者正是一名野味厨师……这些事实无一不告诉我们:捕食“野味”是病毒传播关键的一环。“SARS的源头是蝙蝠不假,但是它发展的舞台是广东野生动物市场和酒楼、餐馆。如果没有我们滥用果子狸,食用果子狸,那么病毒从蝙蝠到果子狸再到人的传播链就不会发生,当年的SARS就不会爆发。”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员石正丽在“一席”演讲中说。
因此,在屡次发生的血的教训面前,每个人都应该拒绝追求“野味”。从前我们呼吁保护野生动物,只是关注它的生态意义,还是有一些人不以为意,我行我素;如今这些传染病提醒我们,拒绝捕食野生动物,不仅关乎生态,更关乎公共安全。由人的贪念、痴昧引起的后果来之迅速,更是来势汹汹。在此,我发出如下倡议:
第一,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不抱猎奇心理。
国人对“野味”的嗜好,有文化心理、传统以及中医药文化影响等多方面原因,也有人把捕食一掷千金的珍稀野生肉类当做身份地位的象征。然而,这样的“排面”建立在一条条原本在自然中灵动的生命和一个个潜在的病毒威胁之上,真的值得追求吗?答案不言而喻。
第二,明确捕食野生动物的危害,不抱侥幸心理。
在记者卧底的一个“野味群”,有人提及最近的武汉疫情,一群友回复“该吃吃该喝喝,没那么容易来我头上”。总有人不相信野生动物会传播疾病,或者说是不相信传播病毒的野生动物就是自己接触的这只,抱着侥幸心理。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经济损失动辄数千亿,生命的代价更是无法衡量。
第三,心怀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不抱自大心理。
化用一句莎翁名言,同一的太阳照着人类,也不曾避了任何一种生物。天行有常,万物都在其该在的位置,维持天地的周转。一些病毒寄生宿主,千百年来动物共同进化出了特殊抗体,而新鲜宿主人类却对它们毫无招架之力。如果不是人类自高自大,把自己当做主宰而任由欲望膨胀,把本在山原奔跑的麋鹿、果狸摆上餐桌,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素材2
圣雄甘地曾说,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每一次无节制的索取,大自然都会要求偿还。也许这一次“武汉肺炎”的战争,我们也会像打败“非典”一样打败它,但这场战争建立在惶惶人心和无数人命之上,早已不能以输赢来论。我们不要等到出现超级病毒再后悔贪婪,不要等到付出惨痛代价再后悔愚昧。
爱是什么?爱就是一朵小花。在广阔的世界中,已经有了着成千上万的小花的点缀,才让我们放眼望去,遍地芳香。
奉献﹣﹣爱的深根
大爱无疆,却总源于那无私的奉献,让爱茁壮成长。2020年的春节,本该是全家团员的日子,但是受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有多少家庭因疫情而无法团聚,又有多少医护人员因疫情成为逆行者,又有多少武警官兵公安战士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面对严重的疫情,如今已经84岁的钟院士再度出现在公众视野,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时,针对疫情,他给出的建议是:“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18日傍晚,84岁的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护士李慧,在医院征集志愿者时主动要求到任务较重的呼吸二病区参与一线工作,并要求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从除夕到初一,这个内心有些怕的95后护士仍然坚守在一线……他们勤勤恳恳的工作,他们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只为二字﹣﹣奉献。这是人间最无私的爱,从他们身上流出的不仅是淋漓大汗,更是源源不断的爱!
付出﹣﹣爱的茎叶
花朵的鲜艳和芬芳,让人醉于其间,但我们是否顾及花朵下那默默无闻的茎叶?只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出没于大城市各个角落﹣﹣繁华的别院,喧闹的工地,脏乱的平房…他们源于中国最朴实的基层农民,但却奔波于异地,只为赚钱养家。他们叫农民工。他们终日饱受日晒雨淋,却从未叫苦喊累。曾经在报纸中看到某工地的模范工人,他的故乡在遥远的山西,却不远千里跑到南京打工。家中两个婴儿,一个失业的妻子,以及家中病倒的老母。沉重的家庭负担让他心中压上了一块巨石,但他依然乐观地工作生活。在向家中寄钱用时,还在暗中资助一名同村儿童读书。烈日下,他黝黑的背影总闪着耀眼光芒。千千万万位农民工,撑起祖国现代化建筑的一片蓝天,他们默默的付出和爱只为我们过上美好的生活。
有了坚实的深根和甘愿付出的茎叶,在千千万万的人们的不懈努力之下,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万紫千红遍布着我们的社会,爱的曙光映照着人们幸福的脸庞。简单而无私的爱,让生活更美好。
素材3
新型肺炎引发了大家的高度关注,亿万华夏儿女一同努力,共渡难关,而在此刻,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线医护人员更是为了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不惜一切,奋斗在一线。
“早上7点就到了医院,跟专家组一起分析病人情况。现在就是和时间赛跑。”曾参与过2003年抗击非典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赵柏良说。
“17年来,不论是非典,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都坚守在急诊一线。”这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童英在除夕之夜写下的话。
“面对疫情,我选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兑现一名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承诺。”除夕之夜仍在一线奔忙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院区感染科二区主任曹红说。
在鼠年除夕最美逆行者的称号属于这一批批奔赴武汉的白衣战士,虽然看不清坚毅的面容,但你匆匆而去的背影却将医德高高擎起 ,却将医魂高高飘扬。
在此次抗击疫情中,中山三院有一对夫妻双双上了“前线”,其中丈夫检验科主管技师潘顺文是广东除夕夜驰援武汉的医疗队一员,而爱人代群作为一名护士长也冲在广东防疫一线。因为夫妻都在一线,两个孩子无人照顾。接到要去武汉的通知后,潘顺文连夜通知家人开车将孩子送回湛江老家。
薪火传承,在抗击疫情的重大历史时刻中完成。2003年全国上下抗击非典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何德全正要参加高考。今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何德全已成为一线的“战士”。原本计划春节去西藏旅游的何德全得知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不足,便主动报名参加支援。何德全说,当年被很多前辈的英勇事迹感动,报考了临床医学,现在对我而言是实现了学医的初心。开始在发热门诊上班的第一天,何德全在朋友圈里写道:“相隔17年,这次轮到我代替前辈们迎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疫情在前,他们不退。天上的明月不及你肩头的星光,为了心中的那份责任,24小时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风餐露宿, 守卡点、防疫情、保平安。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站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心头、护在身后。他们是疫情来袭时最美的逆行者!
素材4
源自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在多地出现,同时也以一种“来势汹汹”的姿态呈现在舆论场。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如何遏制疫情蔓延?怎样才是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措施林林总总,答案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任何“耍大胆”“不设防”的侥幸心态都是极其要不得的。
从有关专家呼吁“大家现在能不到武汉去就不去,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出来”,到武汉防控升级实施进出管控,再到卫健委、民航局、国铁集团、国家医保局都行动起来,无疑都在为遏制疫情辟出“隔离带”、穿上“防护衣”。科学、规范、有序地防治措施,对于纾解人们情有可原的焦虑,将产生深层次正向影响。
相较此前,武汉传来的一些莫名“大胆”的消息却着实让人惊诧不已,也引发了公众的质疑。比如信息披露不够及时准确,“大胆”放任病人出行,“大胆”放任疫情源头营业,“大胆”让关键易感人群不戴口罩以免引发公众恐慌。
尤其是在疫情已经引起全社会关注的情况下,武汉依然还按部就班地派送20万张免费旅游券,“邀约”市民和游客前往黄鹤楼等热门且封闭的旅游景点。舆情哗然之后,官方才如梦初醒地宣布推迟这一活动。更有当地社区“放胆”组织四万余家庭共吃团年饭,甚至网传有确诊病例家属绕开机场和车站,携病人自驾数小时到外地就诊引发输入性病例。这些做法,指其“无知者无畏”恐怕有些言重,但的确让人骨鲠在喉。
“大胆”的背后是侥幸,是对传染病防治规律的无知,是对自身和他人健康风险的漠视。
疫情,特别是新型病毒引发的疫情,常常会突然爆发甚至发生变异,人们对其有一个逐步认识和完善应对的过程,完全在情理之中。从初期表示“没有证据显示人传人”,到日前指出“可能造成持续的人传人”,其实反映的是一种审慎态度。要求从一开始就作出精准判断,显然过于苛刻。但是必须指出,正因新的病毒带有复杂性和未知性,我们更应严谨细致,不能轻言“可防可控”,宁可严防死守,也不能有任何部门和个体、在任何流程和环节,存在侥幸心理。
各地方、各部门、各行业都要切实拿出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杜绝侥幸心理,坚决扛起肩头的责任。既要沉着冷静,科学应对,从医学卫生学专业角度全力防控好肺炎疫情;同时也要信息透明,主动释疑,全力缓解社会的“心病”。这当中,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让公众客观认识疫情、科学预防疫情、冷静应对疫情,尤为重要。17年前的那场“非典”战役,暴露出了我们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的问题,我们为此支付了不小的社会成本。“学费”不能白交,我们务须长进。
传染病防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会相应增加社会管理成本,降低生活便利程度。每一位社会成员应当本着对自己和别人生命负责的态度,切不可图自己方便、为一己私利,违反防疫的各种规定,更不可有“哪那么容易被传染”的侥幸心态。尊重科学,尊重生命,永远都应该是我们牢记的座右铭。
客观而言,面对疫情,一些群众出现应对失措不难理解。传染性疾病本就容易引发社会恐慌,何况此次肺炎疫情的来源和病因暂时未知,更添加了一份焦虑。更重要的是,当年的“非典”疫情引发的剧烈震荡已沉淀在公众记忆和社会心理中,很容易让人们不自觉地与其产生对应和联想。能否做好疫情防控、疫情是否还会扩大、何时才能安心出门……一系列问号,悬在每一个人心中。
在这样的时刻,看到有钟南山院士这样的老专家依然奋战在一线,我们每个人都倍感安心。武汉医生的朋友圈刷屏,让我们对医护群体心存敬意。同时,看到“15名医务人员感染”的消息,也让我们无比痛心。只有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人都心存敬畏,杜绝侥幸,我们才不至于辜负医护人员在一线的坚守。
唯其如此,坚守才有意义,才有价值。
素材5
展信安!此刻我坐在灯前,写下这些文字,寄给远方的你。昏黄的灯光洒下来,很像冬日的暖阳,希望这封信,能给你带去阳光一般的温暖与力量。
这个春节,相比以往有些不同之处。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让整个华夏大地被疫情覆盖,让人们多了几分谨慎与恐慌。于是,平时喜欢在大饭店欢聚一堂的家庭选择在家里踏实地吃一顿年夜饭,喜欢走访亲戚的人们选择电话拜年送祝福,街道上一片寂静,只有明亮的路灯,安静地闪烁着亮光。
除夕夜,阖家团圆,正是一年最欢乐的夜晚。身处外地的我,突然得知你被抽调去武汉支援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担心。我与你许久未见,印象中,你总是柔柔弱弱的,不会大声说话,白皙的脸上带着糖果一般甜的微笑。我怕你瘦小的身体,承担不了那样大的负荷;我也担心弟弟还小,你离开后,他会思念妈妈。
家人们纷纷留言,说你是战士,是英雄,我也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句话:“为你骄傲,一定要平安。”
次日,大年初一,家庭群里多了一张照片——那是你和同事们的合照。几十位白衣天使们站成一排,身姿挺拔,好像精神抖擞的战士。你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看起来稍稍有些臃肿;护目镜遮住了温柔的笑颜,只露出一双平静中透露着坚定的眼眸。我发现你的笑容里,除了温柔,更添几分坚毅。
收拾行囊,换上戎装,然后毅然决然地奔赴战场,拼尽全力将一个个患者们从病痛甚至是死神手中夺回来。我知道,你在武汉负责ICU病房的工作,辛苦劳累,不必多言。我看着手机上的最新疫情统计表,一面祈祷着你要平安,一面许愿,盼着你和你的战友们能把更多同胞从生死线拉回安全区。
那天我打开新闻,屏幕上忽然出现弟弟熟悉而稚嫩的脸庞,一双清澈的眼睛,仿佛在说:“妈妈平安”。他拿着翻开的日记本,上面写满、画满了对你的鼓励与爱。尽管笔画粗拙,线条质朴,但那认认真真落下的每一笔,都是弟弟对妈妈无限的、滚烫的爱。
画面一转,变成了一位护士由于超负荷工作,筋疲力尽,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场景。我心底猛然一疼,鼻腔酸酸的——她一定连喝一口水的功夫也没有,哭声那样嘶哑,额头上尽是汗珠,双臂的皮肤由于被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包裹过久,已经几近溃烂。她是谁的母亲,又是谁的女儿?有谁能够递上一杯水,拍拍她的肩膀,给她一个温暖的微笑? 为众抱薪者,定有暖风十里,烟火漫天。舅妈,我在千里以外,为你和无数奋战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们,深深鞠一躬,恳切地说一句“感谢”。我们都在等你,等你带着温柔的笑脸回家。
有很多暖心的人和事,我想要写给你看:河南村书记在广播站“硬核”喊话,言语犀利一针见血,提醒大家不要随意走亲访友,引来网友的一片叫好;四处都挂上了颇有幽默色彩的标语,警示大家乱吃野味、聚众走访的危害;艺人们慷慨解囊,纷纷捐款支持武汉;同学们尽己之力,在网上募集捐款以及口罩等物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你看到这些,也会觉得胸口涌上一股热流。平日,是你们为我们驱走病痛;如今,风雨来临,我们要一起面对,一起战胜。
“天下山河清影在,人间风雨此宵同”,华夏的高山大川,必能在阴霾中扛起一片碧空——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而我们也必会在这场风雨中,团结一心,共同面对,凝聚力量,做你们背后,最坚实的守护者。武汉必胜,中国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