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教育类

教学案例模板、撰写指导及例文

兰等2020-05-06原创

一、 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 简单地说, 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 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 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的事” 。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 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 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 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 发展的历程, 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 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 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 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 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 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 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 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 故事是可以杜撰的, 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 它所反映的是真是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 是对“当前” 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 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 , 也不能从抽象的、 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二、 案例与其他体例的区别

1、 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达方式上来看, 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 以议论为主; 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 以记叙为主, 兼有议论和说明。 也就是说, 案例是讲一个故事, 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 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 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 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 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 案例与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 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 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 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 一个写在教之前, 一个写在教之后; 一个是预期, 一个是结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 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 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 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 而案例是有选择的。 选择什么内容, 取决于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

三、 案例的基本组成元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 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组成元素:

(1) 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等。 如介绍一堂课, 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 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 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 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 还是平时的“家常课” , 等等。 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 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 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 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 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 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 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 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 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不同的研究课题、 研究小组、 研究阶段, 会面临不同的问题、 情境、 经历, 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 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 选择并确立主题。

(3) 细节

有了主题, 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 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 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 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 到“会学” 的转折过程, 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 不能把“方法” 介绍了一番, 说到“掌握” 就一笔带过了。

(4) 结果

一般来说, 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 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 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 描述教学的过程, 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 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 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 读者知道了结果, 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 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 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 过程、 结果, 对其利弊得失, 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 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 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同样一个“差生” 转化的事例, 我们可以从教学、 心理学、 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 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 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 也可以是就事论事、 有感而发, 引起人的共鸣, 给人以启发。

四、 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

(1) 选择一个有冲突的教学事件。

一节课下来, 觉得要写的事件很多, 那么哪一个事件才该选择? 哪一个对于自我发现更有潜力? 案例的性质怎样, 是关于教学策略、 学生行为还是教学政策方面? 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理解, 还是为了职业发展?尽管没有一个选择是非遵循不可的规则, 但下面一些建议对写好一个案例却仍是有益的: 事件对你有情感力量吗(心灵是否受到震撼) ? 事件呈现的是一个你不能确定怎样解决的进退两难的境地, 还是你成功地解决了一个他人可能进退两难的问题? 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难的选择吗? 事件使得你必须以一种感觉不熟悉的方式或是仍在思考的方式回答吗? 事件暗示一个与道德或道义上相关的问题吗? 如果有冲突的事件满足以上各条, 那么你的选择在自我学习、 内省和深层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 对事件背景进行描述。

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时要考虑: 这种情况以前出现过吗? 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么时候? 这以后发生了什么? 接连发生的事件是怎样开始的? 事件发生的上下文(即情境) 是什么? 开始的场景中你的反应是什么? 你的反应怎样使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或怎样使之恶化? 影响那个事件的心理的、 社会的因素是什么? 物质环境因素是什么? 教学因素是什么? 历史因素是什么? 在写案例时, 你要为即将发生的事件设置场景, 做好铺垫。 要注意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发生的上下文中, 必须考虑事件是在上下文中才得以理解的。

(3) 确定事件中的“演员” 。

每个故事都是因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 有贡献的角色才得以充实。 在案例写作时要考虑: 谁是主要演员和次要演员? 出场的演员是谁? 幕后演员是谁? 每个人都扮演了什么角色? 相互之间关系怎样? 与你的关系呢? 坚持考虑每个角色个人的情感、 动机、 目的、 期望, 不要忘记把自己放于演员表之中; 不要忘记通过情感、 动机、 目 的、 个人价值这面多棱镜来审视你的角色; 也要审视你可能要做的假定: 假设源于何处? 它怎样影响你的行动?

(4) 检查你行动的结果。

教师所做的每个行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 你的回应引起的一些反应是什么? 对学生的影响是什么? 对班级气氛的影响是什么? 对其他演员的影响是什么? 你所采取或未采取的行为对自己的结果是什么? 你的行为以何种方式提高或降低你对自己的重视?

(5) 假设你再次遇到该事件。

你怎样以不同观点看待事件? 看待演员? 如果再做一次, 你的行为不同之处是什么? 现在允许你重新考虑, 你要选择一个不同的回答吗?

五、 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好一个教学案例, 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 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 是指故事的发生、 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 需要进行判断、 选择、 决定。 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思考和想象的余地, 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 学校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 应该怎样处理, 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 态度和思想感情, 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所谓复杂, 也是相对的。 你认为复杂, 他认为不复杂; 以前觉得复杂, 现在觉得不复杂。 因此教学情境的选择, 是因人、 因时、 因地而异的。 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 要有针对性。 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 提出人们所关心的、 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 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 是公开发表, 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 总之, 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 还要注意为什么讲、 向谁讲这个故事。

(2) 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 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 面对同一个情境, 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 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 让读者“知其所以然” 。 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 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 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 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 自己怎么想的, 怎么教的, 效果如何如何, 可以娓娓道来, 自我感觉良好; 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 往往被忽略不计了。 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 : 备教材, 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 感受, 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 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 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 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 揭示人物心理也好, 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 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 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 要从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 这需要一双“慧眼” 。 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 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六、 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

(1) 一个好的案例必须包含一个典型的问题或问题情境—— 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不能算案例, 问题或问题情境缺乏典型性也不能算案例。

(2) 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 要突出一个主题, 如果是多个主题的话, 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难以把握住事件发生的主线。 同时, 还要注意不要过分地渲染自己的个人情绪或情感,以免使案例的重心发生偏移。

(3) 一个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现实生活场景——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 应该以关注今天所面临的疑难问题为着眼点, 至少应该是近 5 年发生的事情, 展示的整个事实材料应该与整个时代及教学背景相照应, 这样的案例读者更愿意接触。 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并对案例所涉及的人产生移情作用。

(4) 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讲述一个故事—— 案例必须要有完整而生动的情节。 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 地点、 人物等等按照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 同时, 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也是其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最好包含有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对于课堂教学案例来说, 应该有学生围绕某一个讨论的中心问题表达他们不同见解的波澜起伏的过程性教学冲突。

(5) 一个好的案例的叙述要具体、 翔实——案例不应该是对事物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 也不应该是对事物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 概括化的说明。 案例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是准确的、 纪实性的, 包括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 也应作具体的陈述, 因为背景材料中往往交待了问题发生的场景, 隐含着问题形成的某些重要的原因。但要注意的是, 背景材料的叙述不应该影响到对主要问题实质的把握。

(6) 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包括从案例所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案例写作必须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因此可引述一些口头的或书面的、 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 如对话、 笔记、 信函等, 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感和可读性。 重要的事实性材料应注明资料来源。

(7) 一个好的案例必须理清问题的性质——案例所说的问题是何种性质? 是教学策略问题, 还是学生行为问题, 或是师生关系问题? 如此等等。 这是案例分析的关键, 不要让纷至沓来的信息干扰了自己对问题性质的基本判断。

(8) 一个好的案例需要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案例不能只是提出问题, 它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 具体措施, 并包含着解决问题的详细过程, 这应该是案例写作的重点。 如果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话, 那么最为适宜的方案, 就应该是与特定的背景材料相关最密切的那一个。 如果有包治百病、 普遍适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案例这种形式就不必要存在了。

(9) 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解决问题的决策的评价——评价是为了给新的决策提供参考点。可在案例的开头或结尾写下案例作者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评论, 以点明案例的基本论点及其价值。

(10) 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及其内心世界——案例要揭示出案例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如态度、 动机、 需要等等。 换句话说, 要围绕一定的问题, 展示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反思自身发展的心路历程。

七、 教学案例撰写基本格式

第一部分 案例背景

案例背景是案例需解决的问题, 也是整篇案例的核心思想, 每个案例都应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 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 困扰事件, 要富有时代性, 体现改革精神。 背景主要叙述案例发生的地点、 时间、人物的基本情况, 还可包括教育背景: 教材的地位、 重点、 难点以及教学目标; 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思维特点; 教师的基本素质、 教学风格、 教学思想; 教学环境与当前社会研究的热点等。 这些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不宜很长, 只须提纲契领叙述清楚即可。

第二部分 案例描述

案例的描述一般是把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某一片段, 像讲故事一样原原本本地、 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 描述的形式可以是一串问答式的课堂对话, 也可以概括式地叙述。 通过巧妙的事件描述, 把问题寓于情节中,本质寓于现象中, 答案寓于故事中。案例描述的材料要求真实、 完整、 具体、 典型、 有效、 适时。

第三部分 案例反思

案例反思是结合有关的教育理论来诠释教学活动, 针对描述的情景谈个人感受或理论的说明, 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来促使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水平。 可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 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 课堂教学实录以及教学活动背后的资料等作理论上的分析, 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教育现象隐含的丰富教育思想的阐释等。 分析方法可以对描述中提出的某一个问题, 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也可以对描述中的几个问题, 集中从一个方面加以分析。

扬生活之风帆 创课堂之精彩

——《坐井观天》 教学案例

一、 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 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 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 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 的教学中, 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 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懂得生活, 学会生活, 改造生活, 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 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 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 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 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有名人曾说, 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 还孩子一份童真, 不能让唯一, 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 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 童趣的珍视。

师: 同学们, 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 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 青蛙跳出了井口。) 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 将会怎么样呢?(生思维活跃, 争相发言)

生: 它看到绿绿的小草, 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 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 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 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 红彤彤的苹果, 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 它会到处逛逛, 看看美丽的风景, 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 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 老师, 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 (师一愣, 然后充满好奇疑惑)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 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 蝇蚊成群, 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众说纷纭)

生: 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 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 心里很害怕。

生: 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 鸟儿没有了家。

生: 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 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 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 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 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 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师灵机一动)

师: 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 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学生思考片刻, 跃跃欲试, 兴趣盎然)

生: 我们做个广告牌, 上面写上“保护动物, 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 发现那些乱砍树, 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 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 我们要保护好环境, 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 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 还要向同学、 家人、 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 保护环境的知识。……

师: 同学们说得棒极了! 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 爱护家园, 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 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 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 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 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 珍视学生的发现, 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 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 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 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 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 尊重生活, 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 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 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 其思维、 认知、 情感、 语言、 词汇的源泉, 乃是生活。 生活对语言的感受、 认知、学习、 发展,是活生生的, 实实在在的, 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 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 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 进行思维的拓展。 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 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 对生活的关注。 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 学生纷纷举手, 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 有人曾说,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案例中, 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 个性化的理解, 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 现场捕捉,智慧启迪, 学生在与教师、 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 “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 灵活应变, 尊重学生的思考, 尊重学生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批评, 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 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 感悟生活, 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 语文源于生活, 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 感悟生活、 创造生活, 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 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 感悟生活, 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 有生活的积累, 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 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的灵感。 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 竖起倾听万籁, 敞开心灵关怀、 感悟生活, 激发兴趣, 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 案例中, 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 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 闪烁出亮点, 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 回归生活, 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的确, 哪里有生活, 哪里就有语文; 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 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案例中我把握契机, 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 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 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 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关爱自然, 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协调生存, 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 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 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 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 积极自主地探索, 懂得生活、 学会生活、 改造生活, 做生活的主人。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 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 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 有效参与, 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展开全部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免费下载

广告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为您推荐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