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其他

冬季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清晨0842019-12-10原创

一、编制说明 

1.1 编制目的  

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定: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夜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时,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夜平均气温连续5天高于5℃时解除冬期施工。  

为了保证工程施工不因冬季温度影响施工质量、耽误工期,并加强冬季施工的综合管理,特编制此方案。 

 1.2 适用时间与范围  

方案适用范围为本标段工程的施工,适用时间为盘锦市的冬季(11月~12月),需要在施工进入冬季之前制定相应的冬季施工措施。 

 1.3 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4、《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2003) 

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8、《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  

9、本标段施工图设计文件及部分招标设计文件; 

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1996); 

11、《简明施工计算手册》(第三版); 

12、工程现场实际情况以及我单位施工经验、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多年来相关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施工及管理经验,并学习了地铁参建兄弟单位的冬施经验。  

1.4 编制原则  

通过充分研究工程内容和现场施工环境,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并采用技术先进、方案可靠、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职业健康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工程概况 

 2.1 总体简介



2.2 气候条件  

贵州省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气候类型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主要气候特点为:  

全省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高原气候或温热气候只限于海拔较高或低洼河谷的少数地区。境内包括省之中部、北部和西南部在内的占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而其余少数地区计有省之南部边缘的河谷低洼地带和省之北部赤水河谷地带,为18~19℃,省之东部河谷低洼地带为16~18℃,海拔较高的省之西北部为10~14℃。各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就全省大部分地区而言,7月平均气温为22~25℃,1月平均气温为4~6℃,全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4.0~36.0℃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6.0~-9.0℃之间,但其出现天数均很少,或仅在多年之中偶尔出现。由于贵阳冬季湿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度,而湿度每增加10度,气温实际就下降一度,所以,预报温度为零下五度时,实际温度为零下十五度。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中心部位的贵阳市在四季划分上具有代表性,四季以冬季最长,约105天,春季次之,约102天,夏季较短,约82天,秋季最短,约76天。  

三、施工部署 

3.1 冬施时间  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定:  

冬期来临时的判定,当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5℃,或日最低气温低于0℃时,则此5日后的第一日为进入冬施的初日;当天气转暖,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高于5℃,最后一个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则此5天后的第一天为冬施的终止日。根据常年气温资料,盘锦地区地区冬施期间为11月15日起,来年3月15日止,约120天。  

3.2 冬施部位  

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安排,冬季施工的主要项目:外墙保温、外墙涂料、基于上述的施工内容,冬季施工将以以下项目为主要控制目标,确保施工质量:  

(1)外保温工程 (2)涂料工程  

3.3 组织机构 

 项目成立冬季施工领导小组,主管工程冬期施工的准备、实行、落实、检查等工作,具体人 员组成及分工如下表:


3.4 前期准备  

在11月15日前根据施工方案准备冬施材料、仪器的采购,与商混站联系进行混凝土外加剂准备及交底。对现场相关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四、施工准备 

4.1 组织准备  

4.1.1 进行冬期施工的工程项目,在入冬前应组织专人编制冬期施工方案。 

 编制的原则是:确保工程质量;经济合理,使增加的费用为最少;所需的热源和材料有可靠的来源,并尽量减少能源消耗;确实能缩短工期。  冬期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施工程序;施工方法;现场布置;设备、材料、能源、工具的供应计划;安全防火措施;测温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等。方案确定后,要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向班组进行交底。 

 4.1.2 进入冬期施工前,对掺外加剂人员、测温保温人员、锅炉司炉工和火炉管理人员,应专门组织技术业务培训,学习本工作范围内的有关知识,明确职责,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  

4.1.3 与当地气象台站保持联系,及时接收天气预报,防止寒流突然袭击。 

 4.1.4 安排专人测量施工期间的室外气温,暖棚内气温,砂浆、混凝土的温度并做好记录。 

4.1.5 冬期施工的各项措施主要以预防为主。对进入冬期施工的工程项目、部位、工程量等进行核实,对所需的劳动力、资源、机械设备、冬期施工流向作出统筹安排。  

4.2 技术准备  

冬施前认真查阅施工图纸、方案、相关安全质量规范,找出冬施中要进行的分项工程及所用的人、机、料、施工工艺、安全质量施工注意点等,作到冬施中重点突出、心中有数。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冬期施工规程》进行冬施方案交底,提高冬施安全、质量、技术等意识,避免在冬施中造成损失。对工人的冬施技术交底,培训测温人员,提高对冬施工作的责任心和操作水平(保证测温记录的真实性、完整、准确性,经常每日早晚拨打122与气象部门电话联系等)。  

4.2.1 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有关冬期施工的规范、规程及公司的有关文件,组织所有参加冬施的人员进行冬施培训。  

4.2.2 冬施前应仔细复核图纸,对于结构保温性能较薄弱的部位应重点加强其保温措施。 

4.2.3 冬期施工培训:冬期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向施工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工长及班组长作冬施方案交底和培训,明确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施工方法、质量要求、施工试验要求。工长应进行详细技术交底,使所有操作人员都明确冬施期间的具体要求。 

 4.2.4 冬施测温准备:  

(1)应安排专人负责测温工作,并应做好记录并做温度曲线图。  

(2)认真绘制测温点的布置,测温点布置于易于散热的位置,应做到逐点编号。 

 4.2.5 凡进行冬期施工的工程项目,必须复核施工图纸,查对其是否能适应冬期施工要求。如墙体的高厚比、横墙间距等有关的结构稳定性,现浇改为预制以及工程结构能否在冷状态下安全过冬等问题,应通过图纸会审解决。  

4.2.6 做好冬期施工混凝土、砂浆及掺外加剂的试配试验工作,提出施工配合比。  

4.3 现场准备  

冬期施工的各项措施主要以预防为主。对进入冬期施工的工程项目、部位、工程量等进行核实,对所需的劳动力、资源、机械设备、冬期施工流向作出统筹安排。  

4.3.1 根据目前的施工情况,熟悉掌握各部位施工方法,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证把各种费用降到最低点。  

4.3.2 通过计算并结合工程特点,根据初冬和严冬各时期的气温,选用合理的外加剂和保温措施。  

4.3.3 制订安全消防措施:施工现场成立义务消防队,配备相应数量的消防器材,并确定一名现场负责人为防火负责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 

 4.3.4 根据实物工程量提前组织有关机具、外加剂和保温材料进场。  

4.4 安全与防火 

 4.5.1 冬期施工时,重新检查各类人行通道、马道的防滑措施。 

4.5.2 大雪后必须将架子上的积雪清扫干净,并检查马道平台,如有松动下沉现象,务必及时处理。  

4.5.3 施工时如接触汽源、热水,要防止烫伤;使用氯化钙、漂白粉时,要防止腐蚀皮肤。 

4.5.4 亚硝酸钠有剧毒,要严加保管,防止发生误食中毒。 

4.5.5 现场火源,要加强管理;使用天然气、煤气时,要防止爆炸;使用焦炭炉、煤炉或天然气、煤气时,应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煤气中毒。  

4.5.6 电源开关、控制箱等设施要加锁,并设专人负责管理,防止漏电触电。

五、冬期施工技术措施  

5.1 临时管线、管沟管理  进入冬施前根据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平面临水布置图(临时排水沟、临水管线等)及相关资料,认真查看各类临时地下地上管线、管沟平面位置及标高,找出要加深的地下管线、要保温的地上管线、及要保温的管沟等,并按施工方案实施保温工作。  

非外露水管均埋入自然地面以下1.6m。外露用水管周围用页岩砖砌500×500mm(高度为水嘴以下100mm)围挡,并满填锯末;所有外露用水管均用珍珠岩保湿瓦包裹至主干管。所有临时管沟(包括临时排水沟、化粪池等)均用盖板盖严,并经常检查保证排水通畅。  

5.2 水暖、管道工程  

5.2.1 对结构施工时预埋的各种管道要将端口封严,防止进入雨水冻胀。  

5.2.2 安装的铸铁管用水泥捻口时,应尽量在正温下操作,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用高强度普通水泥,用热水随拌随用,捻好的口应及时遮盖保温。  

5.2.3 给水管用石棉水泥接口时,采用热水拌合接口材料,水温不小于50℃;用膨胀水泥接口时,用35℃热水拌合。当气温低于5℃时,不宜采用以上两种接口形式。排水管道用水泥砂浆接口时,应用35~70℃的热水拌合,施工好的接口应覆盖保温材料养护。  

5.2.4 避免冬期进行管道的水压试验作业。  

5.2.5 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的水管、泵管应进行保温。  

5.3 生活安排  项目部办公室、劳务承包方办公室采用锅炉加热水循环供暖。 项目部统一给工人宿舍增加被褥和御寒衣服,保证工人不受冬寒(不得使用煤炉和电炉等易产生火灾的方式采暖)。  

5.4 混凝土工程  

5.4.1 基本要求  

(1)混凝土工程的冬期施工,要从施工期间的气温情况、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出发,在保证质量、加快进度、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冬期施工措施。  

(2)新浇筑的混凝土如果遭冻,拌合水冻结成冰,水结成冰后的体积增加约9%,同时水泥的水化作用也停止进行。在恢复正温养护以后,会使水泥浆体中的孔隙率比正常凝结的混凝土显著增加,从而使混凝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全面下降。如抗压强度约损失50%,抗渗等级降低为零,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也有大幅度的降低。因此遭受过冻害的混凝土不仅力学强度降低,而且耐久性能严重劣化。如在施工时增加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虽然抗压强度可以相应增加,但耐久性仍得不到改善。因此从保证混凝土工程全面质量出发,在冬期施工中必须防止混凝土在硬化初期遭受冻害,并尽早获得强度。  

(3)混凝土的温度降至0℃前,其抗压强度不得低于抗冻临界强度。抗冻临界强度规定如下: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30%;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40%,但C10及C10以下的混凝土,不得低于5.0N/mm2。如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按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  

(4)冬期施工的混凝土,为了缩短养护时间,一般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用蒸汽直接养护混凝土时,应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P.O 42.5,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水灰比不应大于0.60并加入早强剂。

(5)为了减少冻害,应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降低至最低限度。办法是:控制坍落度,加入减水剂,优先选用高效减水剂。  

(6)整体浇筑的结构,采用煤火炉加热养护时,混凝土的升温和降温速度,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


注:1.表面系数系指结构冷却的表面积(m2 )与结构全部体积(m3 )的比值;  

2.厚大体积的混凝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7)用煤火炉直接加热养护混凝土时,当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的温度不超过80℃,当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可提高到85℃。  

(8)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9)未完全冷却的混凝土有较高的脆性,所以结构在冷却前不得遭受冲击荷载或动力荷载的作用。  

(10)冬期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与气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天气预报和寒潮、大风警报,以便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5.4.2 对搅拌站技术要求  

冬施期间主体结构部分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在冬施过程中采用综合蓄热法,为保证冬施工程质量,对混凝土加热、搅拌、运输、浇筑及养护的质量要求,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由大连金和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供应,并对搅拌站提出以下要求: 

 冬施用于搅拌混凝土的砂、石、水泥均应保证正温。用暖棚存放,并不得直接接触80℃以上的热水。水泥不得直接加热。  

搅拌混凝土采用加热水的方法,水温不得大于80℃,若达不到热工计算的要求,则采用骨料加热法,骨料的加热温度不得超过60℃,具体温度值由热工计算确定。 

 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含泥不得超过规定值,掺含钾、钠离子早强型防冻剂时混凝土中不得混有活性骨料。  

要求混凝土出搅拌车的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 

(1)材料要求: 

 水:拌和水水温不得高于80℃,水泥不能与7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  

石子:粒径5-25mm,含泥量<1%,泥块含量<0.5%,针片状含量<15%。石子应干燥,不得含有冰雪或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含水率<0.5%。  

砂:采用中砂,细度模数Mf=3.0~2.3,通过0.315mm筛孔的含量≥15%,通过0.160mm筛孔的含量≥5%。含泥量<3%,泥块含量<1%。砂应干燥,不得含有冰雪或冻块,含水率<3%。 

 水泥:选用泌水小、保水性能好、抗冻性较优的早强水泥、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选用I级粉煤灰,细度(0.045mm方孔筛的筛余百分率)≤12,烧失量≤15%,需水量比≤95%,SO3含量≤3%,含水率≤1%。 

 防冻剂:选用优质防冻剂,(改善冰的结晶结构形状,使冰成游离状态即使砼早期受冻也不会影响砼的强度,且本身应有早强效果)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能抗-15℃低温。  

水泥、粉煤灰温度不低于5℃。 

砂、石料温度不低于5℃。所有外加剂均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2)配合比要求: 

 砼试配必须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  

掺加的防冻剂、缓凝剂满足混凝土初凝时间为罐车到现场后3~4小时。 

现场塌落度:控制在160±20mm。 

混凝土水灰比不应大于0.6。  

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m3。  

(3)原材料碱含量要求:水泥执行标准:GB175 骨料执行标准:JGJ53、JGJ52 外加剂执行标准:GB8077 掺和料执行标准:GB1596  

(4)砼碱含量不得大于3kg/m3。  

(5)商品砼所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掺和料、拌和水必须执行《预防砼工程碱集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试行)》文件的规定,进行碱含量试验,并进行最后的砼碱含量评估,向我单位提供正式检测报告。  

(6)要求混凝土到达现场时温度不得小于15℃。  

(7)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当温度降低至防冻剂的规定温度以下时,其强度不应小于5N/mm2。  

(8)自混凝土浇筑到拆除侧模的时间不得迟于12小时。养护80小时后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30%。  

(9)每天必须测砂石含水率,严格控制砼水灰比,由骨料带入的水分及防冻剂溶液中水分均应从拌合水中扣除。  

(10)搅拌前,应用热水冲洗搅拌机,由于砼掺有外加剂,搅拌时间延长至40~60S。投料时,应先投砂石和水,搅拌约5S后,再投水泥、粉煤灰和外加剂。  

(11)砼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5℃,入模温度不低于10℃。 

5.4.3 砼的运输和浇筑  

(1)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及时清除钢筋及模板上的冰雪冻块和污垢,对于脚手架,作业平台上的冰块及时清除,以防滑倒坠落。  

(2)混凝土要充分搅拌后再卸车,每盘搅拌时间不少于180秒,不要任意加水。若发生离析时在浇筑前应进行二次搅拌。  

(3)砼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积雪和污垢。只准用压缩空气吹,不得用水冲洗。 

(4)混凝土泵管用岩棉管包裹,外缠塑料布保温,以减少热量损失。泵送开始前先用热水冲洗泵管,使之预热,以减少砼输送热量损失。  

(5)浇注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先检查墙、柱模板的保温是否包裹严密,以防混凝土局部受冻,竖向混凝土施工时除采用直接在模板外阻燃草纤被保温外,利用外脚手架安全网加棚布挡风,防止冷风直接贯击施工混凝土接触面。

(6)墙体混凝土的浇筑要连续施工,间隔时间不超过2h,不留施工缝。  

(7)剪力墙墙体混凝土浇筑后,模板上口架设钢管,每5m设一根,满铺脚手板并覆盖双层防火草帘,下设煤火炉升温加热,直至拆模。  

(8)顶板混凝土浇注前,下层结构采用将整个结构门窗洞口封闭,上层结构利用外脚手架安全网加棚布挡风适当封闭,必要时在封闭层内采取煤火炉加温措施,保证顶板不受冻。  

(9)严格控制楼板上的上料时间及荷载。  

5.5 混凝土蓄热法养护及热工计算  

5.5.1 蓄热法介绍  

(1)工艺特点  将混凝土的组成材料进行加热然后搅拌,在经过运输、振捣后仍具有一定温度,浇筑后的混凝土周围用保温材料严密覆盖。利用这种预加的热量和水泥的水化热量,使混凝土缓慢冷却,并在冷却过程中逐渐硬化,当混凝土温度降至0℃时可达到抗冻临界强度或预期的强度要求。  

蓄热法具有经济、简便、节能等优点,混凝土在较低温度下硬化,其最终强度损失小,耐久性较高,可获得较优质量的制品。但用蓄热法施工,强度增长较慢,因此宜选用强度等级较高、水化热较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快硬硅酸盐水泥。同时选用导热系数小、价廉耐用的保温材料。保温层敷设后要注意防潮和防止透风,对于构件的边棱、端部和凸角要特别加强保温,新浇混凝土与已硬化混凝土连接处,为避免热量的传导损失,必要时应采取局部加热措施。 

 (2)适用范围  

当结构表面系数较小或气温不太低时,应优先采用蓄热法施工。蓄热法的适用范围大致如下表所示。


注:综合蓄热法即在蓄热法工艺的基础上,在混凝土中掺入防冻剂,以延长硬化时间和提高抗冻害能力。  

5.5.2 混凝土养护  

(1)墙体拆摸后立即用塑料布覆盖,外挂阻燃草纤被保温,顶板混凝土浇注初凝后铺一层塑料薄膜,上加阻燃草纤被覆盖保温。  

(2)顶板模板使用多层板配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立即覆盖塑料布,上覆盖50㎜厚的草帘被两层。为保证顶板混凝土不受冻,在外墙拆模板后,及时用临时木框加塑料薄膜将门窗洞口封闭。若气温降至零下10℃以下,可在室内布置火炉加热,根据实际施工期间的测温情况和室外环境温度变化适当增加以保证室内温度,以利于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增加。在煤炉上方的脚手管上搭设一块钢板,在防止发生火灾的同时能还可以起到均匀散热的效果。

(3)门洞口须用彩条布加木方封闭,防止产生穿堂风产生,保证保温加热的效果。要有专人负责煤炉的生火、添加燃料、防火工作。但注意必须有遮挡措施并配备灭火器材,要有专人看管,防止火灾。  

(4)墙板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为50㎝,泵送混凝土布料点应均匀布置,应准备好测量厚度的标尺杆及照明灯。  

(5)混凝土的养护:冬施期间混凝土不得洒水养护,改为保温养护。顶板混凝土浇筑后,上表面应用塑料薄膜及保温被(防火草帘)覆盖,墙体均使用草帘被覆盖保温,墙体混凝土拆模后表面涂刷养护液。  

(6)混凝土的模板拆模:墙体及顶板模板的拆除均以同条件养护试件为依据,墙体混凝土达到1.2Mpa时,先松动螺栓,达到受冻临界强度4Mpa时才可拆除。顶板模板必须等到同条件试块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才可拆除。模板的拆除,除了要考虑设计要求外,还要考虑混凝土浇筑的特点、环境温度和混凝土达到的强度再确定。在施工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避免早拆模板,若需要提前拆模时,混凝土必须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如拆模时发现混凝土有粘模现象,应立即停止拆模,报请工程技术负责人批准并进行处理后,方可继续进行拆模。已经拆除模板的顶板混凝土,要留有足够的支撑立柱支顶。拆模的结构混凝土未达到规定的强度时,不允许承受施工荷载。  

5.5.3 冬期施工混凝土试件留置  

(1)应按规定留置龄期为28d标准养护试件和相应数量同工程条件养护试件及相应数量的600℃·d试件。冬施混凝土应另增加两组试件:一组允许受冻临界强度试块,并备用一组,约3~7d,应与测温结合起来,在结构温度降到抗冻剂规定温度前试压,判断是否超过受冻临界强度4Mpa;如达不到4Mpa,继续降温,则有可能冻坏,应增加保温、加热养护等措施,使受冻面强度超过4Mpa.另一组冬施转常温强度,即同条件28d再标准养护28d的试件,试压所得到的混凝土强度。  

(2)留置600℃·d所对应的养护试件,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时所对应的龄期,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5.5.4混凝土的热工计算 

 蓄热法热工计算的依据是热量平衡原理,即每立方米混凝土从浇筑完毕时的温度下降到0℃的过程中,透过模板和保温层所放出的热量,等于混凝土预加热量和水泥在此期间所放出的水化热之和。  

本工程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本工程结构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保温材料:墙体采用粘贴50厚聚苯板,模板上口覆盖岩棉被,楼板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草帘被,计算时楼板按覆盖草帘被考虑。  

根据《建筑施工手册》19-2-6,在混凝土掺和防冻剂后,混凝土出机温度不得低于10℃,入模温度在5℃以上。  计算中室外的气温较常年取其平均最低温度-10℃。但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求所有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必须大于或等于12℃。 

(1)、计算混凝土拌合物经过地泵运输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T2 公式为:T2=T1-(at1+0.032n)(T1-Ta) 公式中:

T1—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即到达现场的温度,取T1=12℃ 

T2—混凝土拌合物经地泵至投料点的温度(℃)  a —温度损失系数(h-1)   

当用混凝土输送泵时,a=0.1  

t1—混凝土自运输至浇筑成型完成的时间(h), 

t1=1h(运输时间0.5min,浇筑时间0.5min) 

Ta—运输时的环境气温(℃),Ta=-15℃

 n —混凝土转运次数,采用泵送砼n=1次 

T2=T1-(t1a+0.032n)(T1-Ta)    

=12-(1×0.1+0.032×1)×(12-(-15))   

=8.436℃ 

 (2)、考虑模板和钢筋吸热影响,混凝土成型完成时的温度T3:  公式为:

公式中:  

T3—考虑模板和钢筋吸热影响,混凝土成型完成时的温度(℃) 

cc、cf、cs—混凝土、模板材料、钢筋的比热容(kJ/kg.k) 

其中:混凝土:cc=1kJ/kg.k;  

模板:cf=2.51kJ/kg.k       

钢  筋:cs=0.48kJ/kgk  mc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重量(kg), mc=2400kg  Tf、Ts—模板、钢筋的温度,未预热者可采用当时环境气温(℃)           

Tf=Ts=-15℃  mf、ms—与每立方米混凝土相接触的模板,钢筋的重量(kg)  由于墙体厚300mm,所以每m3混凝土侧模面积为2.85m2,墙体模板重mf=33.2kg,每m3 混凝土中钢筋重约100kg, 即 ms=100kg。   

所以:=(1×2400×8.43+2.51×30×(-15)+0.48×100×(-15))/(1×2400+2.51×30+0.48×100)  

=7.29℃ 

(3)、混凝土蓄热养护过程中的温度计算 

1)养护时间为Z时的混凝土温度t(℃) 

t=DF-EG+tq 

 2)混凝土在养护期间的平均温度tp(℃ )

公式中: 

 t —养护时间为Z时的混凝土温度(℃) 

t0 —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度(℃) 

tq—室外气温(℃) 

 tp—混凝土在养护期间的平均温度(℃) 

Z —养护时间,当t0℃时的Z即为Z0(d) 

m —水泥水化速度系数见表一,取m=0.42 

Q0 —水泥最终放热量见表一,取Q0=335 

C —混凝土比热,取C=1KJ/kgk; 

 P —混凝土质量密度,取p=2450kg/m3 ;

a —透风系数,见表二,取a=1.6 

 W —每m3 混凝土水泥用量见表三,取W=337kg 

K—围护层的传热系数W/m2.K,按下式计算

水泥最终发热量和水化速度系数表
透风系数表

注: 容易透风的材料: 草帘、 锯末、 炉渣等;

不容易透风的材料: 聚苯乙烯板、 矿棉板等。

每m

3 混凝土水泥用量参考表

首先计算构件表面系数M:

由于墙体高均为H, 墙厚为300mm, 取一个区, 长L; 结构表面系数为:

M=LH×2 /(L×0. 30×H) =6. 67<15

当保温板采用δ =50mm厚的聚苯乙烯板时的保温计算如下:

首先计算围护层传热系数K:

同理 Z=2, F2=0. 456 G2=0. 425

Z=3, F3=0. 336 G3=0. 261

Z=4, F4=0. 221 G4=0. 168

Z=5, F5=0. 162 G5=0. 105

Z=6, F6=0. 108 G6=0. 0691

Z=7, F7=0. 0607 G7=0. 0. 481

Z=8, F8=0. 0483 G8=0. 0253

Z=9, F9=0. 0358 G9=0. 0164

通过上述计算可得, Z 0 =8时, F 0 =0. 0483, G 0 =0. 0253

4. 计算9天内构件的平均温度:

=(114. 05×0. 0253-0. 030768×130. 655×0. 0483/0. 022+0. 030768×130. 655/0. 022-114. 05) /(0. 42×9) +(-10) = 72. 54/3. 36-15 

6. 59℃

计算结果: 冷却时间8d, 平均温度6. 59℃。

由于本计算书中的数据取值均为不利情况下的取值, 满足冬施要求。

5. 7 砌体工程

5. 7. 1 基本要求

(1) 本工程砌体工程的冬期施工方法, 采用外加剂法。 由于掺外加剂砂浆在负温条件下强度可以持续增长, 砌体不会发生沉降变形, 施工工艺简单。

(2) 对材料的要求:

A. 普通页岩砖、 混凝土空心砌块、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在砌筑前, 应清除表面污物、 冰雪等, 遭水浸后冻结的砖或砌块不得使用。

B. 砂浆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

C. 石灰膏、 应保温防冻, 如遭冻结, 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

D. 拌制砂浆所用的砂, 不得含有直径大于 1cm 的冻结块和冰块。

E. 拌合砂浆时, 水的温度不得超过 80℃, 砂的温度不得超过 40℃。 当水温超过规定时, 应将水、 砂先行搅拌, 再加水泥, 以防出现假凝现象。

F. 冬期砌筑砂浆的稠度, 比常温施工时适当增加, 可控制在 80~130mm。可通过增加石灰膏的办法来解决。

(3) 水的加热方法, 用铁桶烧水; 水、 砂的温度应经常检查, 每小时不少于一次。 温度计停留在砂内的时间不应少于 3min, 在水内停留时间不应少于 1min。

(4) 冬期搅拌砂浆的时间应适当延长, 一般要比常温期增加 0. 5~1 倍。

(5) 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砂浆在搅拌、 运输、 存放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A. 砂浆的搅拌应在采暖的房间 或保温棚内进行, 环境温度不可低于5℃; 冬期施工砂浆要随拌随运(直接倾入运输车内), 不可积存和二次倒运。

B. 在安排冬期施工方案时, 应把缩短运距作为搅拌站设置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虑。

当用手推车输送砂浆时, 车体应加保温装置, 如下图所示。

C. 冬期砂浆应储存在保温灰槽中, 如图所示。 砂浆应随拌随用, 砂浆的储存时间对于普通砂浆和掺外加剂砂浆分别不宜超过 15min 或20min。

D. 保温槽和运输车应及时清理, 每日下班后用热水清洗, 以免冻结。

(6) 严禁使用已遭冻结的砂浆, 不准以热水掺入冻结砂浆内重新搅拌使用, 也不宜在砌筑时向砂浆内掺水使用。

(7) 砌砖时, 铺灰长度要尽量缩短, 防止砂浆温度降低太快。

(8) 砖砌体的水平和垂直灰缝的平均厚度不可大于 10mm, 个别灰缝的厚度也不可小于 8mm, 施工时要经常检查灰缝的厚度和均匀性。

(9) 每天收工前, 将垂直灰缝填满, 上面不铺灰浆, 同时用草帘等保温材料将砌体上表面加以覆盖。 第二天上班时, 应先将砖石表面的霜雪扫净, 然后再继续砌筑。

(10) 冬期砌筑工程要加强质量控制。 在施工现场留置的砂浆试块, 除按常温规定要求外, 尚应增设不少于两组与砌体同条件养护试块,分别用于检验各龄期强度和转入常温 28d 的砂浆强度。

5. 7. 2 砂浆的拌制

(1) 砂浆原材料加热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 当加热水仍不能满足要求时, 再对骨料进行加热。 水、 骨料加热的温度一般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 若达到规定温度后仍不能满足要求时, 水的加热温度可提高到 100℃, 但水泥不得与 80℃以上热水直接接触。 投料时应先投入骨料和水, 最后才投入水泥。

表十五 拌合水及骨料最高温度

(2) 骨料必须清洁, 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 以及易冻裂的物质。 在掺有含钾、 钠离子的外加剂时, 不得使用活性骨料或混有活性材料的骨料。

(3) 拌制掺外加剂的砂浆时, 如外加剂为粉剂, 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 如外加剂为液体, 使用时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 然后根据使用要求, 用规定浓度溶液再配制成施工溶液。 各溶液要分别置于有明显标志的容器内, 不得混淆。 每班使用的外加剂溶液应一次配成。

(4) 严格控制砂浆水灰比, 由骨料带入的水分及外加剂溶液中的水分均应从拌合水中扣除。

(5) 拌制掺有外加剂的砂浆时, 搅拌时间应取常温搅拌时间的 1. 5 倍。

(6) 砂浆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 10℃, 入模温度不得低于 5℃。

六. 混凝土质量检查

6. 1 混凝土工程的冬期施工, 除按常温施工的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外, 尚应检查以下项目 :

6. 1. 1 外加剂的质量和掺量;

6. 1. 2 水和骨料的加热温度;

6. 1. 3 混凝土在出机时、 浇筑后和硬化过程中的温度;

6. 1. 4 混凝土温度降至 0℃时的强度(负温混凝土则为温度低于外加剂规定温度时的强度)。

6. 2 水、 骨料及混凝土出机时的温度, 每工作班至少测量 4 次。

6. 3 混凝土温度的测量:

6. 3. 1 采用蓄热法养护混凝土时, 养护期间每昼夜测量 4 次;

6. 3. 2 负温混凝土, 强度达到抗冻临界强度以前, 每隔 2h 测量 1 次; 以后每昼夜测量 2 次;

6. 3. 3 采用综合养护的混凝土, 每昼夜测量 4 次;

6. 3. 4 室外空气温度及周围环境温度, 每昼夜测量 4 次。

6. 4 混凝土的温度测量, 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6. 4. 1 全部测温孔、 点均应编号, 绘制布置图, 测量结果要写入正式记录;

6. 4. 2 测温孔、 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结构部位和温度变化大、 易冷却部位, 测温孔的深度一般为 10~15cm, 或板、 墙厚度的 1/2。

6. 4. 3 测温时, 应将温度计与外界气温做妥善隔离, 可在孔口 四周用保温材料塞住, 温度计在测温孔内应留置 3min 以上, 方可读数。

6. 5 测量读数时, 应使视线和温度计的水银柱顶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以避免视差。 读数时, 要迅速准确, 勿使头、 手或灯头接近温度计下端。 找到温度计水银柱顶点后, 先读小数, 后读大数, 记录后再复验一次, 以免误读。

6. 6 测温人员应同时检查覆盖保温情况, 并应了 解结构物的浇筑日 期、要求温度、 养护期限等。 若发现混凝土温度有过高或过低现象, 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6. 7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要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试件, 每次取样应同时制作 4 组试件。 1 组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 28d 试压, 得强度f28; 1 组与构件在同条件下养护, 在混凝土温度降至 0℃时(负温混凝土为温度降至防冻剂的规定温度以下时) 试压, 用以检查混凝土是否达到抗冻临界强度; 依据 GB50119-2003 的要求, 留置 1 组与构件在同条件下养护至 28d, 然后转入标准条件下继续养护 28d 的试件。

6. 8 依据 GB50204-2002 的要求留置 600℃· d 所对应的养护试件, 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 600℃·d 时所对应的龄期,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 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 14d, 也不宜大于60d。

七 越冬工程维护

7. 1 基本要求

7. 1. 1 对于按采暖设计而冬期不能采暖的新建工程, 跨年施工的在建工程, 以及停建、 缓建工程, 在入冬前均应编制越冬维护措施。

7. 1. 2 越冬工程保温维护, 应就地取材。 保温层的厚度由热工计算确定。

7. 1. 3 在制定越冬维护措施之前, 要认真检查核对有关工程地质、 水文资料、 当地气温资料等, 以及地基土的冻胀特征和最大冻结深度。

7. 1. 4 施工场地和建筑物周围必须做好排水, 严禁地基和基础被水浸泡。

7. 2 在建工程

7. 2. 1 塔吊、 室外电梯基础等越冬工程, 均进行周围保温覆盖。

7. 2. 2 支撑在基土上的雨篷、 阳台等悬臂构件的临时支柱, 入冬后若不能拆除时, 支点应采取保温防冻胀措施。

7. 2. 3 室外地沟、 阀门井、 检查井等除回填至设计标高外, 还应盖好盖板进行越冬维护。

7. 2. 4 供水、 供热系统试水、 试暖、 打压后, 如不能立即投入使用, 在入冬前应将系统内的残存积水排净。

7. 2. 5 地下室在入冬前, 越冬维护应采取如下措施:

(1) 5#楼东侧基础及地下室外侧面回填土应填至设计标高。

(2) 4#、 5#楼室内内部残存水应排净。

7. 3 冬期停建工程

7. 3. 1 冬期停建工程应停在下列位置:

(1) 砌体结构应停在基础梁、 楼板下皮标高位置, 即整层砌筑完毕。

(2) 现浇混凝土顶板应停在施工缝位置。

7. 3. 2 混凝土工程停建时, 混凝土应有足够的强度: 越冬期间不承受外力的结构构件, 在入冬前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抗冻临界强度。

7. 3. 3 不能起吊的预制构件, 应弹上轴线, 做好记录。 外露铁件涂刷防锈油漆, 螺栓应涂刷防腐油进行保护。

7. 3. 4 沉降观测不可停止间歇, 应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沉降观测记录。

7. 3. 5 停建工程复工时, 应先按图纸对标高、 轴线进行复测, 并与原始记录对应检查, 当偏差超出允许限值时, 应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方案,经与设计、 建设、 监理单位商定后, 方可复工。

八 质量保证措施

8. 1 混凝土工程冬施期间除按照常温的施工要求检查外, 还应检查外加剂的质量和掺量; 水和骨料加热温度; 混凝土出机入模及养护过程中的温度; 混凝土在表面温度降至 0℃时的温度。

8. 2 设专人测温, 详细做好测温记录工作, 整理归档。 测温人员同时负责检查覆盖保温情况, 熟悉掌握结构各部位的混凝土浇注时间, 遇大风天气要加强检查保温被的覆盖情况以防大风吹掀保温被,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有关人员采取有效措施。

8. 3 严格控制混凝土拆除保温和拆除时间, 当温度为正温养护至 4Mpa,内外温差<20℃, 降温速度<5℃/h。

8. 4 砂浆、 混凝土内外加剂的掺量由试验室确定, 其使用、 配置及掺加均设专人负责, 并认真做好记录, 严格按计量要求掺入, 保证砂浆、混凝土在硬化初期不受冻。

8. 5 混凝土养护温度的测量, 当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时, 在强度未达到4Mpa 以前每 2h 测量一次, 以后每 6h 测量一次; 测量孔均应编号并绘制测温孔布置图, 温度计测温每孔时间不少于 3min。

九 消防安全措施

9. 1 消防措施

9. 1. 1 防火责任人的职责: 组织宣传、 执行消防法规规章和防火技术规范, 组织制定和审查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方案和措施。

9. 1. 2 使用电气设备和化学危险品, 必须符合规范和操作规程, 严格防火措施, 确保施工安全, 严禁违章作业。 施工作业用火必须经保卫部门审查批准, 领取用火证, 方可使用, 用火证只在指定地点和限定的时间内有效。

9. 1. 3 施工材料的存放、 保管, 应符合防火安全要求, 易燃材料必须专库储存, 化学易燃物品和压缩可燃性气体容器等, 应按其性质设置专用库房分类存放, 建设工程内不准作为仓库使用, 不准积存易燃可燃材料。

9. 1. 4 安装电器设备, 进行电气切割作业等, 必须由合格的电工、 焊工等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9. 1. 5 冬季施工用的保温材料, 不可采用可燃材料。

9. 1. 6 施工中使用化学易燃品时, 应限额领料。 禁止交叉作业, 禁止在作业场所分装、 调料, 禁止在工程内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

9. 1. 7 未经施工现场负责人批准, 任何人不得在施工现场内住宿。

9. 1. 8 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木材堆场及加工棚设置干粉灭火器材, 周围4m 内不得存放任何物品。

9. 1. 9 设置消防竖管, 管径为 100 ㎜, 并随楼层的升高, 每隔一层设一处消防栓口 , 配备水龙带, 并做好保温措施。

9. 1. 10 氧气瓶、 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小于 5m 两瓶同时明火作业距离不小于 10m。

9. 1. 11 每一施工段设不少于 2 个灭火器, 并按施组要求配置消防水管及消火栓。 现场内按施组要求配置灭火器, 工地成立消防安全组织,施工用火须开用火证。

9. 2 安全措施

9. 2. 1 脚手架上的冰雪要及时清理于净。

9. 2. 2 六级以上风雪天应停止高空作业。

9. 2. 3 洞口 、 临边防护: 1. 5m×1. 5m 以下的孔洞, 应预埋通长钢筋网或加固定盖板。 电梯井口 必须设高度不低于 1. 2M 的金属防护门,电梯井内首层和首层以上每隔四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 安全网应封闭严密。 未经上级主管技术部门批准, 电梯井内不得做垂直运输通道和垃圾通道。 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 必须设两道牢固防护栏杆或用立挂安全网做防护。

9. 2. 4 脚手架作业防护: 钢管脚手架应用外径 48 ㎜、 壁厚 3. 5mm 无严重锈蚀、 弯曲、 压扁或裂纹的钢管, 脚手杆件不得钢木混搭。 钢管脚手架的杆件连接必须使用合格的码钢扣件, 不得使用钢丝和其它材料绑扎。 结构脚手架立杆、 横杆间距应符合脚手架施工方案的有关要求。 脚手架必须按楼层与结构拉接牢固, 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 离墙面不得大于 20 ㎝, 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 飞跳板。 脚手板下层设水平网。 操作面外层设两道护身栏和一道挡脚板, 立挂安全网, 下口 封严, 防护高度为 1. 2m。

展开全部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免费下载

广告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为您推荐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