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教育类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清晨0842019-12-05原创

篇一

此次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题就总体而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易适中,覆盖六年级上册数学前5个单元的内容。  本次考试,我班应考46人,实考46人。总分4138分,平均分89分;优良率80.43%;及格率91.30%。

 一、试卷题型和得分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填空(22分)共有13个小题,错的最多的是第4、7、8、9小题,这几小题比较抽象,大部分学生理解的不够清楚。从整体上讲,大部分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的基础部分掌握还是较好的。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得糊里糊涂的,解决问题过于死板。比如第11小题,一条公路长72千米,已经走了4/9,还剩( )千米没走。根据平时的练习,一般是让学生求走了多少千米,而这次要求学生求出还剩多少千米没走,粗心的学生没有好好好审题就算成走了多少千米了。其他各题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但比较零碎,有的粗心,有的分析理解不够。但大多数还是小范围的。 

 第二大题:判断题(10分)每小题2分,共5个小题。学生错多的是第4小题,把一段木材分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1/5。学生粗心的打了勾,其实仔细一看,它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平均分。 

 第三大题: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这个题同学们选择的比较准确,错误少。个别学生错就错在第5小题上,是把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搞糊涂了。 

 第四大题:计算题(共25分)。成绩比较理想。从考卷看出,大多数学生不但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而且计算合理、灵活、简便。这充分说明:加强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经。但是学困生一旦碰到灵活性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了,简便算法既看不出来,又不会运用。  

第五大题:操作题(3分)。此题考查学生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较为简单,学生做的都不错。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37分)第1、3、5小题同学错的最多。第1题,学生没有仔细读题,误将第二次运走剩余的3/4看成了运走总量的3/4,导致错误。第三题是列方程解决问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有些学生没找准单位“1”,导致方程错误。第5题其实很简单,学生却把问题复杂化了,画蛇添足,最终失分了,此题做错有点可惜。 

二、我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如:学生不能认真审题,认真答题。体现在列式计算后不写单位名称;还有的在解应用题后不写答案等。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解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3、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尤其是学困生的正确率太低,算理不明,不能灵活的运用简便方法。部分学生能列出应用题的相应的算式,但最后算错了,比如说应用题的第5题。  

4、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还没有到位,课堂教学缺乏知识拓展一类问题的思维训练。  

5、两极分化严重。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优差悬殊,学困生很难跟上学习的步伐,给教学和辅导带来诸多不利。 

三、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概念教学,特别是概念的推导过程、归纳过程,要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 

 2、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例如口算、速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强记等。另外就是要经常性的的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 

 4、 注重拓展提高,强化思维训练,不能死教教材。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一题多变”,平时多收集资料,特别是要多整理易错题、灵活题、实践题,在讲解时要讲清讲透,努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培优补差,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针对部分学困生,要经常和他们的个别交流,查漏补缺,及时进行辅导,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的成绩得到提高。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快脱颖而出,使全班的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

篇二

本年级共有学生264   人,本次考试参加人数  263 人,四班 1人因为生病没有参加考试,全年级最高分100分,最低分  12分,及格人数  201 人,及格率76.4%,优秀率27.8%,年级平均分  71.45 分。  

六(1)班共53人,全部参加考试,最高分98分,最低分 19 分,平均分 67.7  分,优秀人数 8  人,优秀率15.1%。及格人数36   人,及格率67.9%。 

 六(2)班共53人,全部参加考试,最高分100分,最低分24  分,平均分 75.7  分,优秀人数21   人,优秀率39.6%。及格人数  43 人,及格率81.1%。  

六(3)班共53人,全部参加考试,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2  分,平均分68.5   分,优秀人数 11  人,优秀率20.4%。及格人数  42 人,及格率77.8%。 

 六(4)班共53人,全部参加考试,最高分100分,最低分 17 分,平均分 66.6  分,优秀人数11   人,优秀率21.2%。及格人数 34  人,及格率65.4%。 

 六(5)班共53人,全部参加考试,最高分100分,最低分 22 分,平均分 79  分,优秀人数  22 人,优秀率43.1%。及格人数   46人,及格率90.2%。 

 这份试卷考察了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至四单元的所有知识点,出题范围广,全面,题量适中,难易程度合适,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现将整个卷面分析如下: 

 第一大题:填空。

第1小题考察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学生掌握概念不清,部分学生失分.

第2小题,考察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这部分知识,有失分。

第3小题,知道总人数以及男女生人数之比,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部分学生没掌握,有失分。

第4小题,考察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以及比的性质的掌握程度,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有失分,第5小题,考察学生对分数应用题中熟练找单位“1”的量,有一半学生不会找单位“1”的量,失分严重。

第6小题,工程问题,学生错在没有把分数约成最简分数,也有部分学生直接不会做。 

 第二大题:选择题  这几道小题都是平时多次做过的题,但出错率还是很高,说明学生掌握知识不扎实。  

第三大题:判断题  第1小题,学生出错率比较高,说明平时学生的听课效率不高。  

第四大题:考察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对方向和角度掌握较好,但对距离量得不够准确,对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不会换算,丢分较重。  

第五大题,求比值和化简比,看似简单的题,学生丢分较重,说明第四单元知识学的比较肤浅。

第六大题:计算题,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计算能力太差,失分较重。  

第七大题:解决问题  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计算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但学生失分很严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分析题,还有一部分学生计算能力太差。  

总体来看,学生对前四个单元的知识掌握不够好,可能是知识点太多,又难,加上我们上的太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太弱,也有一部分学生当时掌握了,学的知识太多,有点混淆。除了5班和2班考的较好以外,1班、3班、4班考得不够理想,可能是我们三位老师第一次教六年级,又加上上的太快,没有把知识点给学生讲透?没有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通过本次考试,我们将深刻反思自己,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力求让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计算能力,保证计算不失分。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尽量能让大部分学生会分析问题,并能实际解决问题。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填空、判断、选择题的分析不在盲目,而要有方向的去思考,并能正确理解题意。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深挖教材,把握好每一单元、每一个知识点的重难点,坚持向40分钟要效果,做好培优工作,也做到让学困生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还要多向两位资深教师多请教,多学习,学习好的教学经验,并学习怎样让学生适应这种快速教学方法,并且把知识点掌握扎实。

篇三

4月27日,我校举行了期中测试。此次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题就总体而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易适中,覆盖下册数学前5个单元的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      

本次考试,我班应考65人,实考65人。平均分76.3分;80分以上有38人,优秀率58.5%;60分以上有50人,及格率76.9%;不及格15人,其中50几分有7人,40几分有3人,30分以下有5人,不及格率23.1%,低分率8%。    

从考试结果来看,我班虽然大部分学生适应能力较强,解题,分析思路清晰,能联系实际进行答卷,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计算准确率较高。但也有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容乐观,他们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欠缺。看到成绩不够理想的同时,我们更要把目光关注到试卷反应的各种问题上来,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反思。   

一、试卷题型和得分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我会填(20分)平均得分 15.5 分,错的最多的是第1小题和第4和6小题,分别有23,18,17人填错。从整体上讲,大部分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的基础部分掌握还是较好的。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得糊里糊涂的。比如第一小题有23人出错,“有一种手表零件长5毫米,在设计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图纸的比例尺是(   )”。按理说,这个题,学生只要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计算就能得到结论。但就是因为考试前一天,我在给学生复习时,讲到了一题“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3.4厘米.而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是17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考试中学生做这一题时根本不去理解其中的原委,马上用5毫米:10厘米计算,学的知识死,更是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第4小题,好多学生错误,这一题是对比例基本性质的考查,应用比例基本性质来解决,是相当容易理解的,但题目换了一种呈现方式,学生就无法做对了。还有第6小题,是求5个数的平均数问题,这是五年级学生就应该掌握的一个知识点,有17出错。其他各题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但比较零碎,有的粗心,有的分析理解不够。但大多数还是小范围的。   

 第二大题:我会算(39分)平均得分 32.5 分,其中1,计算题(18分),平均得分14.4 分,错的最多的是第3小题,有21人出错,其次是第1,2题都有15人出错。2,求各式中x的值题(9分)平均得分 7.7 分,错的最多的也是第3小题,有12人出错。3,求体积填空题(12分)平均得分 9.4 分,错的最多的第1,2小题,分别有22,19人填错。   

 计算题的考试成绩比较理想。这是由于我平时教学中把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以口算为基础(课前练习口算),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以笔算为重点,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从考卷看出,大多数学生不但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而且计算合理、灵活、简便。这充分说明:加强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经。    

但是学困生一旦碰到灵活性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例如:19/13÷7/5-6/13×5/7,不会用简便方法计算。   

 第三大题:我会画(6分)主要检测学生对确定位置及图形的放大缩小掌握情况.平均得分5分,有11人做错。正确率为90% 关键错在角度画的不准,长度确定不好,还有个别学生将放大画成了缩小       

第四大题:解决问题(35分)平均得分22 分.正确率是63%, 错的最多的是第3,4,7小题,分别有23,22,45做错。这是整个卷面体现老师教学失败的最明显的地方.第3小题是先求出圆锥形沙堆的体积,再求出沙堆的重量,有23人做错.主要原因是计算圆锥的体积时没有乘1/3.第4小题是一道等积变形题,用方程解很容易解决的一道题,有22人做错,主要原因已知条件是以图形形式出现的,并且有多余的条件.学生不知所措.还有最后第7小题是一道有关求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的容积和真空管的侧面积的题目.有45人出错.主要原因学生不能认真读题,分析题意,取舍条件,其次是不能正确进行体积,容积,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第三是不会求近似值.   这个大题的每个小题正确率都达不到100%,或多或少有错,有极个别学生本大题只得了3—6分,真的可以认为是全错。    

二、我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如:学生不能认真审题,认真答题。体现在列式计算后不写单位名称。还有的在解应用题后不写答案等;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解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如计算圆锥的体积时忘记乘1/3。    

3.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尤其是学困生的正确率太低,算理不明,不能灵活的运用简便方法。部分学生能列出应用题的相应的算式,但最后算错了,比如说应用题的第7题。  

 4.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训练的不扎实。   

5.学生对题型不够熟悉,在答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信心不够。    

6.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还没有到位,课堂教学缺乏知识拓展一类问题的思维训练。体现我会画和解决问题的第4,6,7题的方法上。    

7、两极分化严重。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优差悬殊,学困生很难跟上学习的步伐,给教学和辅导带来诸多不利。   

三、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概念教学,特别是概念的推导过程、归纳过程,要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   

 2.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例如口算、速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强记等。另外就是要经常性的的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    

4. 注重拓展提高,强化思维训练,不能死教教材。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一题多变”,平时多收集资料,特别是要多整理易错题、灵活题、实践题,在讲解时要讲清讲透,努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培优补差,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针对部分学困生,要经常和他们的个别交流,平时要多给他们开小灶,查漏补缺,及时进行辅导,经常进行家访,不断与学困生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和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齐抓共管,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的成绩得到提高。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快脱颖而出,使全班的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    

6、同科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强化研讨,不单打独斗。

展开全部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免费下载

广告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为您推荐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