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教育类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三课时

无雪0032019-10-23原创

篇一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法律是一种的特殊的行为规范

2、技能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教学重点: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分析,归纳

学法指导:自学-归纳-巩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并引入新课:

播放《今日说法》片断:在一个小区内,一名司机在倒车时把一位老人碾死了的事件(碾了5次)。在看守所里这名司机却说他不知是压了人,还以为是一个垃圾袋在车下,结果倒车时倒不动了,就多倒了几下。面对这件事我们有何看法?

总结:我们认为应该用法律武器来维护我们的权利,我们要学法、用法,守法,树立法律意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有必要走近法律,了解法律,学习法律。

(二)新课讲授:

1、那法律是什么呢?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明确规定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不允许做的,以此来发挥作用和功能。只不过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的规范有许多种,如纪律,戒律、规定、村规乡约、社会习惯等等,但它们不是法律。同样是社会规范,与道德、纪律、规章制度相比较,法律有其特殊性。

2、指导学生自学:

A、那法律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呢?(要求学生在书上找到,并叫一二个学生来回答)

法律的三个显著特点: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针对上述三个特点教师一一阐述)

B、提问:国家如何来制定法律?

国家制定法律,是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法律。

提问:我国的立法机关是谁?

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的立法权。

C、请学生思考:国家机关制定法律后,是不是所有人都自觉遵守呢?他们不遵守怎么办?

法律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暴力机关保证实施。

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和推行的一种行为规则,而且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因而,它必须在国家权力管辖的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我们又怎么理解这句话了?(要求学生在书上找到)

D、我国法律的特征?

(1)、我国现行法律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要求

(2)、我国现行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归纳总结:法律是什么?

法律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3、课堂延伸:

请讨论:

1、《小学生守则》是法律吗?为什么?

2、《族规》是法律吗?为什么?

3、《本班班规》是法律吗?为什么?

教师归纳:

(1)、《中学生守则》适应的群体只是中学生,它是由教育部门制定和颁布的

(2)、《族规》是封建思想的残余,它是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的表现,,只是在封建社会以前,在本地方民族中起作用。

(3)、《班规》是按照学校的规定和《中学生守则》及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意志来规定的,它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来遵守,靠班主任的严格管理来落实,必要时我们可以修改补充,对我们全班同学都有约束力。

篇二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到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知道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同时法律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3、认识到纪律、道德和法律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成员都要遵守法律。

4、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我们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重点:

认识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法律,我们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难点:

认识到纪律、道德和法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成员都要遵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国家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课本插图,法律案例等。预习要求:

课前与爸爸妈妈交流交流,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涉及哪些法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暑假中,老师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小明爸爸妈妈离婚了,小明跟妈妈生活,刚开始的时候爸爸每个月都会支付小明的生活费,可是爸爸再婚之后又生了一个小孩,就不再支付小明的生活费了。你们说小明的爸爸做的对吗?为什么?这时候小明又该怎么办呢?

2、学生简单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出本课话题:是的,小明的爸爸做的是不对的,他没有对小明尽抚养的义务,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这时候小明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在生活中,如果

有人侵犯了我们的权利,我们就可以利用权法律来维护我们自身的权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法律方面的常识。

3、板书课题: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二、法律是什么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法律是什么吗?关于法律你们知道些什么?

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法律的知识。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对法律的知识了解的还不真不少,法律在生活中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大家来看一看,下面的这些事情都与法律有关吗?

2、教师出示课本第2页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图片上的内容,想一想这些活动和法律有哪些关系?

预设:

图1: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依据《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条规定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乘客对提供服务的承运人有权依据自己的损失要求承运人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依据《保险法》《道路运输条例》第三十六条,承运人应当参加承运人责任险,承运人的保险公司,对承运人过失造成的第三方损失负有赔偿责任,故承保承运人责任险的保险公司与学生产生赔偿关系等等。

图2: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包含医患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医患之间的服务合同关系,医患之间的消费关系,医患关系属于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主要由宪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医疗准入与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含资格、处方与医疗事故认定)等调整。

展开全部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免费下载

广告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为您推荐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