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画面,展示了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指明了需要永远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方向,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目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通篇贯彻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体现了宽广的战略视野和深刻的政治远见,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政治性、时代性,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改革开放4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用“十个始终坚持”高度概括了党引领亿万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创造的人间奇迹。我们有信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深刻变化。1978年以前,农民耕地用的是耕牛,抽排水用的是水车,人们走的是泥泞小道,运输全靠肩担手提。1978年以后,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部分农民将田流转给大户耕种,全程机械化耕作,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乐融融,村村通了水泥路,等等。以上仅从一个侧面感受了改革开放发生的变化,从而使我更加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方向决定前途,前途决定命运。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就要深刻把握“九个必须坚持”的宝贵经验。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和道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要坚持科学有效的方法;要坚持党的领导。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庄严宣示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的信心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人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充满信心。通过初步学,主要有5点体会。
一、成就来之不易。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疆拓土、砥砺奋进,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正如习总书记讲话中所说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但是,今天,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审视40年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就会发现,改革开放并非一帆风顺,成就的取得并非轻而易举。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改革之初的犹豫与彷徨,姓“资”与姓“社”的思想激荡,八十年代末的政治风波,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蚀,1991年特大的洪水,2003年非典的肆虐,2008年汶川地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围追堵截,大使馆被炸,南海撞机事件,南海的争端,台独分子的猖獗,钓鱼岛的风云,民族宗教问题的干扰等等等等。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艰难,经历了无数的风雨,经历了无数的政治考量。习总书记说,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二、经验弥足珍贵。
4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正是由于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力,我国才能用短短4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道路,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就是“九个坚持”,这是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与凝练,一定意义上讲,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补充和完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九个坚持”的经验不是教科书上的,不是有先例可循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探索出来的!不仅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路明灯,也为世界人民改革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
三、困难依然存在。
习总书记讲话强调:“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实际上,总书记并不是第一次提醒我们:前路多艰!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几乎每次发表重大讲话,都告诫全党:居安思危!以最近几次为例:在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2017年7月26,十九大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又指出“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放眼国内外,改革进入肯硬骨头的攻坚阶段,开放的格局已经全面铺开,几千年农耕文明的惯性羁绊,西方列强的掣肘与敌视等等,都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总书记坦言,当前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未来可能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
四、前景更加辉煌。
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宣言书和动员令。坚持改革开放,就是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眺望下一个40年,我们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更加过硬的工作作风、更加奋进的精神状态把任务落到实处,推动改革开放再深入。眺望下一个40年,我们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更加过硬的工作作风、更加奋进的精神状态把任务落到实处,推动改革开放再深入。“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这份宣言书不仅给了我们回望历史的底气、勇气、豪气,更给我们指出了前进道路上必须把握的方向、取向、航向,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信仰、信念、信心。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单位,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誓言铮铮,改革声声。只要我们接好属于自己的接力棒,在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引领下,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就一定能跑出更美的姿态、更好的速度,跑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五、初心不能忘记。
改革开放的后30年,是安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最为迅猛的30年。这30年也是我与地震工作结缘的30年。1988年我参加工作,从肥东地震台一名观测员起步,到办公室、服务中心、监测中心,再到监测预报处,到如今走上局领导岗位,我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后30年里安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走过的光辉历程。这30年里,防震减灾工作逐步从过去单纯的监测预报向“三大工作体系”拓展,逐步从过去单纯的科学行为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拓展,逐步从主要依靠地震部门力量向各级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拓展。地震速报定位由人工模拟记录,发展为如今的计算机快速定位人工校准,自动速报时间控制在2分钟以内,全省地震监控能力达1.0级,部分地区达到0.2级。1998年至2009年,我们连续12年蝉联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先进单位,2次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我们积极主动为城市建设和重大建设工程提供抗震设计建议,特别是2015年完成安徽省重大工程项目——引江济淮工程的地震安评任务。我们借助政府其他部门优势,引入社会力量,成立各支地震救援队伍,及时高效有序应对了汶川8.0级、玉树7.1级和省内肥东3.5级、安庆4.8级、霍山4.3级、金寨震群、阜阳4.3级等影响较大的地震事件。1995年安徽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了第一部地方防震减灾综合性法规——《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开创了全国防震减灾立法的先河,此后又相继出台了2个省政府规章和2个地方标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防震减灾法规体系。我们不断加快对外开放合作的步伐,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与中国科技大学地空学院联合成立安徽省地震科技创新中心,并与安徽大禹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签订科技创新合作协议,三方合作形成创新中心“产学研”布局。与省煤田地质局、华东冶金地质勘探局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地质构造勘查、活断层探测等方面深化合作。与中国移动、中国铁塔安徽省分公司等开展合作交流。全省上下坚持一盘棋、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防震减灾新格局……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关键历史阶段,一个人一辈子能从事防震减灾这项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工作,是多么的难得。感谢改革开放,让我看到了这种可能,创造了这种可能,实现了这种可能。成就载入史册,使命更加艰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也处于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防震减灾事业提出了新要求和新需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矢志奉献于防震减灾事业初心从未忘记。我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协助好党组书记刘欣同志,紧抓当前国家应急管理改革和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良好机遇,乘势而上,坚持新时代安徽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定力,把防震减灾工作更好地融入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大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目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一种伟大精神”“三个伟大飞跃”“十个始终”等方面,对“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等进行了深刻阐述,讲话振聋发聩、令人振奋。作为一名伴随着改革春风成长起来的80后,我有幸经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期,见证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思潮澎湃,感慨万千。
一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瞩目,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根本性的变革。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速,党和国家事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变革紧密结合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阶段性重点,突出了“新”和“深”的特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一个“新”字;五年来,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改革开放向依法治国、意识形态、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大国外交等各个领域进一步纵深推进,特别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战略性成果,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充分体现了一个“深”字。五年来,我们党真真切切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二是“80年代的新一辈”沐浴了改革春风,倍受鼓舞、倍感幸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频传捷报,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最近,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四号成功登月,玉兔二号首登月球背面,在中国人民手中,太多的“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我们为见证祖国的日益强大深感自豪、倍受鼓舞。几十年来,伴随着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也经历了从农业到工业再到信息化,几个时代的跨跃;中国人民的生活也日新月异,作为“80年代的新一辈”,我们为生在这个时代,为享受到改革开放红利,更为参与了改革开放、贡献了绵薄之力而倍感幸运和骄傲。
三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发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祖国大地发生的巨变,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正是因为有了党的领导,改革才能闯过一道道难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一步步向前迈进,正是在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中国才大踏步赶上时代,中华民族才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期,我们将面临更多艰难险阻、更大风险挑战,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在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上,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才能更加通畅。
四是党和国家取得的变革和成就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倍加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面对当前内外部复杂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忧患意识,才能珍惜好当下,把握好未来。根据业务一处的职责定位,始终立足本职、做好本职,认真履行地方政府债务监督、地方财政运行监管等职责,切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守住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筑牢防线;同时,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关于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不断加强学习实践,深入开展重大财税政策调研、地方财政经济形势分析等各项工作,为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