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其他

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轩轩小姐姐2019-06-30原创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评价目标】

1、了解教育的本质。

2、理解学校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3、理解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4、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5、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

最早将“教育”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教育的三大区别;

2.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二)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教育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在对象、目的、方式三个方面的特殊性表现;

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学校教育:由专门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点: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四)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终身教育的提出;

2、“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了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变革。表现在时间上、空间上、方式上、教育性质上。

二、教育的历史形态

教育的形态: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教育形态的分类

(一)按教育的正规化程度:

非形式化教育   形式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

(二)按实施教育的机构: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1.家庭教育的特点:

具有启蒙性、具有随机性和经验性、具有个别性。

2.社会教育的特点:

①社会教育具有对象的全民性。

②社会教育具有地点的广泛性。

③社会教育具有内容的实用性。

④社会教育具有时间的终身性。

⑤社会教育具有形式的开放性。

(三)按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

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等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二)古代社会教育

1、学校产生的三个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

2、古代学校教育的六个特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阶级性、保守性、个别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开始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萌芽。

(三)现代教育形态

1.现代教育的五个特点;

①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②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③现代教育日益科学化。

④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⑤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2、现代教育发展的七个趋势。

教育的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中学教师学习的是普通教育学。

(二)普通教育学的任务

1、理论建设

2、实践应用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 :孔子、墨翟、道家、朱熹等

代表作 :《论语》《学记》等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

代表著 :《理想国》、《论演说家的教育》

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产婆术)

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1、教育学独立学科的标志: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卢梭 代表作《爱弥尔》

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强调的“三中心”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著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3、教育学的多元发展与理论深化

凯洛夫(前苏联):《教育学》(1939)

特点: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阐述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1930)

特点:我国第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布卢姆(美国):“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掌握学习”

特点: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1963)

特点: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

赞可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1975)

特点:强调发展学生智力,系统阐述学生学习过程,“实验教学论”

巴班斯基(前苏联):“教学过程最优化”

保尔•朗格朗(法国):“终身教育”

(三)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类比方法、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比较方法和分类方法;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系统方法;自下而上的方法和自上而下的方法。

2、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

展开全部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免费下载

广告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为您推荐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