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教育类

读后感怎么写和示范

zxcz012019-12-03原创

一、 读后感的开头和结尾该怎么写?

读后感, 顾名思义, 就是读了一本书, 一篇文章, 一段话, 或几句名言后, 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 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 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 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基本属于议论范畴, 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 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要写好有体验、 有见解、 有感情、 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 “读”是“感”的基础。 走马观花地读, 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 哪能有“感”? 读得肤浅, 当然也感得不深。 只有读得认真, 才能有所感, 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 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 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 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 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 如果是记叙文, 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 有几个人物, 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 。 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 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 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 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第二, 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 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 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 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总之, 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 只要你对它有感受, 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 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 可以排出许多感点, 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 切不可面面俱到, 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 角度最新, 现实针对性最强、 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 作为读后感的中心, 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 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 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 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一句话, 读后感中少不“叙”。 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 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 形象、 生动, 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 它不要求“感人”, 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 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 实际上变成复述了。 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 要点, 所以才简明不了。 简明, 不是文字越少越好, 简还要明。

第五, 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

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 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 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 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 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二、 如何写读后感?

(一) 、 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 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 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 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题目可以用《×××读后感》 , 也可以用《读×××有感》 。

(二) 、 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 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你的感受可能很多, 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 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 什么都有一点, 什么也不深不透, 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 必然使文章平淡, 不深刻。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 分析, 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 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 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 一个人物、 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 最好是突出一点, 深入挖掘,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 感受越深, 表达才能越真切, 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 、 要密切联系实际, 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 可以联系个人实际, 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 可以是历史教训, 也可以是当前形势, 可以是童年生活, 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 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 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 、 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 做到议论, 叙述, 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 要用切身体会, 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 因此, 读后感中既要写“读”, 又要写“感”,既要叙述, 又必须说理。 叙述是议论的基础, 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 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 要适当地引用原文, 当然引用不能太多, 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 在表现方法上, 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 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 事例不宜多, 引用原文要简洁。 在结构上, 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 从中引出“感”, 在着重抒写感受后, 结尾又回扣“读”。

(五) 、 叙原文不要过多, 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 、 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 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 什么是次要的, 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 “感”能写出体会。

(七)、 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 只有读得认真仔细, 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从而抓住重点, 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才能有所感受, 有所体会; 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 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对一篇作品, 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 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 行动上的变化, 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 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 然后, 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 3~4 句话概括为宜。 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 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 、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 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 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 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 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 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三、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 、 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 文的篇名、 作者、 写作年代, 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 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 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 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 文的具体内容, 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 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 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 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

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 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 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 把观点写在篇首。

3、 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 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 的阐述,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 更有说服力。 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 所摆事实、 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 为基本观点服务。

4、 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 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善于联系实际。 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 经历, 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 为观点服务, 而不能盲目联系、 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 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善于灵活掌握。 比如, “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 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

再者, 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 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四、 读后感易犯毛病:

1 、 用复述原文内容代替感想, 常常开头说几句文章如何感人, 然后就大段复述内容, 结尾表决心或提希望。

2、 脱离原文, 说上一通自己的想法。

3、 内容杂乱, 东拉西扯, 漫无中心

读后感的格式, 如同一般文章一样, 每篇有一个根据内容而标出的文章题目。 与一般文章所不同的是读后感常在题目下边有一个副标题。 一般是“读《××××》 (文章名或书名)有感”, 并在副标题前加一个破折号,对正标题加以说明。

五、 读后感的写法:

其一, 确定正副标题, 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 有的正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副标题标明题材, 一般为“读《×××》 有感”。 副题比正题低两格。

其二, 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套路: “引—议—联—结”。

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 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

议——就自己“感”的重点、 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 说明道理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 记叙某些典型事例。 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

结——结尾概括中心, 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结论可与开头照应, 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 可强调某一重点, 可发出号召。 这个结论可以是批评式; 又可是劝勉式, 还可是鼓动式。 视行文内容而定。

范文篇一

安娜是俄国上流社会的迷人贵妇, 这种贤妻良母类的女人, 让人感到一种慈祥的安宁。 但是, 她接下来与渥伦斯基邂逅之后的事情, 以及她最后走的极端, 让人感到深深怜悯。

她是一个懦弱的, 一直在劝慰自己的人, 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过错, 是一种没有羞耻感的人。 在社交界, 她是一种美丽的, 慈祥的, 任何人都喜欢的形象, 可是, 当她疯狂之后, 为爱情所忙碌, 以名誉和儿女为代价的这种行为, 让人困惑和不解。

在这场与列文、 吉蒂、 卡列宁、 渥伦斯基等人的多角恋与各自婚姻的爱情的对比下, 安娜无疑是可怜的, 她选择独自承担了无望爱情的全部后果。 列文无疑是成功的。 他在婚姻的道路上, 窘迫, 失落过。 但是经过蜕变, 与自己心爱之人喜结良缘, 并接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 米佳。 而安娜与渥伦斯基婚外情, 是最让人所不齿的。 他们有了在自己罪恶的结合下的牺牲品: 女儿安妮。其实, 最后害死安娜的, 不是别人, 是安娜自己。 她走上了条极端的路,

没有自制力其实是种可怕的东西。 嘴上说着, 我可以压抑一切的感情,可是心中却不这么想。 是安娜的心口不一害了自己。 明明是来促成渥伦斯基与吉蒂的婚事, 却将自己搭了进去。 表面上, 压抑着, 那真实, 又是什么?因为自己成为了导火索, 所以引发了后来的一切。 渥伦斯基的逐渐冷淡和抛弃, 卡列宁的渐渐折磨、 后来的卡尔塔索夫夫人的公开羞辱以及文章最后她的卧轨自杀。 一切的前因后果, 都在于此, 都在于她的不安于本分, 心中的自制力不高。 这是一场悲剧, 由她亲手导演, 演员最后全部走光之后, 又由她自己, 最后终结。这部以死亡而收场的戏剧性悲剧, 却成就了安娜·卡列宁娜的形象。 这种对自己婚姻不贞, 背叛家庭, 抛弃自己的儿子, 又担心被自己的儿子看不起的女人, 是被世人所厌恶和不耻的。 私通在上流社会并不少见,可是少见的是, 安娜·卡列宁娜的勇于承认, 虽然最后得到的结果是被上流社会抛弃。 但是, 在这种列夫·托尔斯泰近乎苛刻的描写下, 安娜·卡列宁娜的缺点, 也正是她的闪光点所在。 这突出了一个叛逆的女人, 和

敢于与现实社会对抗的形象。 这句话有褒有贬吧, 可是谁又去管她呢?

在婚姻中, 上流社会对待不贞夫妻的惩罚是不同的, 而丈夫近乎变态的宽恕, 对安娜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和无形的压抑感。 安娜在别人眼里是怯懦的, 但是, 她的真正的形象, 却是光辉的, 作为一个对比人物,她最后的往铁轨上的一卧, 成就了她的勇敢, 反叛的精神女性。 也许正如现在的人所说: 自杀的人, 是勇敢的, 因为, 很少有人有勇气去自杀。

“真不愧是个卑贱的女人, 连选择的死法都是那么卑贱。 ”公爵夫人鄙视的说。 其实我认为不然, 她并没有权利去评判, 真正的评论权, 是掌握在当事人的手中。安娜·卡列宁娜, 总体来说, 是一个怯弱而又勇敢的人。 可以说, 最后的卧轨, 不是她的本意, 她想要站起来, 却无能为力。选择一个人背负所有, 她看淡了世俗。 她的丈夫卡列宁, 要的只不过是脸面和名誉, 渥伦斯基喜欢追求新鲜等等甚至更多。 一个人承担下因为背叛而带来的一切后果, 带着绝望的那颗心, 那可反叛的种子, 是否,就是在这个时候, 留在了这里?

范文篇二

读《走遍天下书为侣》 有感

读了这篇文章, 我懂得了读书要常读常新, 善于读书, 必有所获。我听过有人把书比作精神食粮, 把书当做人类进步的阶梯, 却从未听过把书当作伴侣。 还记得文章里的一句话: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给我很大启示, 因为朋友见次次相见, 家日日都回, 也不会生厌, 反而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新的收获。

一本好书能够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能够带领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让我们无拘无束地感受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 对啊, 一本好书, 在读过每一次后, 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令你还想再读几遍。 我们也要把书当作自己的伴侣, 当作自己的好友, 当作自己的家, 当作自己心灵的港湾。让我们一起读书, 享受读书的快乐吧!

范文篇三

读《走遍天下书为侣》 有感

今天, 我仔细地学习了课本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 心中有了许多的感受? 课文的开头设了一个疑问, 给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如果让我来做选择, 不过就是选“吃、 喝、 玩、 乐”, 可作者却做出了一个让人们惊叹的选择——一本书! 是啊! 如果这一趟下来, 我可以把这本书读上一百遍啊! 如果是我, 一定在草草看完之后, 就抛之脑后, 无所事事。 可作者的回答却与众不同, 他将书比作了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家和好友, 并说出了一系列具有说服力的道理, 让我受益匪浅。

读书可不能乱读, 得有方法。 我认为作者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首先要思考, 为的是弄清楚原因, 以便于更快的往后读。 而继续编故事,则是为了考验自己能否按照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来为文章编一个完美的结局。 至于反复品味, 则是为了发现新知识, 当然, 光想可不行, 好记性不如一个烂笔头嘛, 所以列个单子吧, 以便于日后温习。 最后的想象,当然是为了弄清楚这篇文章的风格与特色。

我的方法也是很有特色的。 首先, 我会先看目录, 挑选自己喜爱的文章仔细品味, 再一页页地接着看。 可是我的方法却有一个不足的地方, 那就是, 不能集中思想仔细读一篇文章, 所以我要向作者学习。每日回家、 老友重逢, 什么事物都隐藏着深奥的玄机, 无论你做过多少遍, 都会从中发现新惊喜、 新变化、 新知识。 不要因为爬上了一座山,就暗自得意, 因为, 在另一边, 还有更多的奇山异峦等着你去攀爬!

展开全部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免费下载

广告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为您推荐

      今日热点